•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7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三思而后行 专家支招创业板投资
    创业板市场
    适合哪些投资者参与?
    光大永明
    推出首款“3G”家庭保单
    深发展新推三款保理业务
    浙商银行推
    “浙商小企业三年贷”
    中行首推全民健身主题卡
    中宏人寿推团险新品
    农行携海航推金穗海航联名卡
    QDII投资机会再现 宜择品种入市
    股权回购类信托投资风险日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QDII投资机会再现 宜择品种入市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尽管A股市场在周三遭遇了一次暴跌,然而近期周边众多股市的向好,却让此前备受冷落的QDII重新显现出诱人的投资机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基金类QDII净值增长率全线飘红,平均净值增长率近6%,而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中,也有92.68%的产品收益实现上涨,平均周涨幅为3.32%。

      那么,现在的QDII产品是否值得投资?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呢?

      

      市场回暖催生投资机会

      分析近期各类QDII产品净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周边市场的走强。以上周为例,上周周边股市延续了之前的反弹,美股三大指数均上升逾4%,欧洲股市也连续几个交易日节节攀升,同时新兴市场股指多数上涨,股指的强劲上涨带动了基金类QDII和银行QDII产品的净值回升。

      市场人士分析,年初以来QDII的表现就因为周边市场的回暖开始逐渐转好,“从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看,那些与港股、新兴市场挂钩的QDII,其净值增长相对表现更好。”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表示,而那些与成熟市场挂钩的QDII,其表现则相对逊色一些。

      而从几只涨幅靠前的基金类QDII的表现看,情况也多有类似。由于基金类QDII的持股集中度比较高,从已经披露的二季报可以发现,基金类QDII前十大重仓股90%多为中资股,而近期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表现都十分不错,这也就造成部分QDII强劲上涨。

      不过,受到29日A股重挫的影响,30日亚太股市虽然涨幅有限,但市场人士仍看好市场后期走势,也因此认为QDII产品在未来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众多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是,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还是欧美的经济,都已经走过了最坏的时刻,虽然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仍存在,但对于市场走势产生影响的整个大环境没有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持续。因此从长期看,QDII存在投资机会。

      

      入市需择品种

      尽管对于QDII的投资机会均表示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有关专家仍建议投资者应该择品种而定。

      对于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而言,李要深建议投资者目前可以多关注目前新发行的产品。据其介绍,相对以前发行的QDII产品而言,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的各家银行目前在发行新的QDII产品时,显得更为谨慎和保守。

      “以近期汇丰银行新发行的一款QDII产品为例,就被设计成一款保证收益型的产品,3年期的投资期限,年化收益为2.1%,相比银行的美元存款更有吸引力。”同时,该产品的流动性也不错,投资者可以提前赎回,每6个月进行一次派息。李要深分析,对比以往银行系QDII所表现出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最近发行的银行系QDII产品明显稳健不少,“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QDII未必要成为高风险的代名词。”

      而对于基金系QDII来说,专家则建议可以根据其仓位较银行系QDII高的特色来选择投资品种。投资者最好关注那些仓位较高的QDII,因为高仓位在目前市场机会较好的时候,就代表市场一旦上涨,则净值涨幅较高。

      当然,在具体该选择银行系QDII还是基金系QDII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银行系QDII的股票仓位较低,“不会超过50%,相对来说流动性也较差,比较适合稳健些的投资者。”而基金系QDII可以随时申购赎回以及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则更加适合那些想做波段操作、且有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