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舟
股市涨,楼市涨,千亿资金潮涌香江。
香港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至7月30日晚,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已经高达2200亿港元,而去年同期,香港银行的结余体系不过46亿港元。
若是算上通过金管局发行外汇票据回笼的资金,单在7月份,至少有超过100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香港。这也引发了香港金管局近期频频入市,在触及港汇的强方保证时,承接美元沽盘。
在正常情况下,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大概在200亿-300亿港元。业内人士更指出,其实50亿-60亿的结余水平,就足以应付香港银行同业拆借需要的资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香港股市和楼市持续走高,吸引更多的逐利资金入场。与1997年、2005年不同的是,这次资金流的主力并非“热钱”。
由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吸引了很多国际资金投资亚洲市场,港股和香港资产则成为他们的重要配置资产。只要中国经济复苏势头不变,这部分资金不会匆匆离港。
不过,占其中大部分的,还应该是香港居民、企业和机构的海外资产回流。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涤,欧美金融机构“爆煲”,尤其是雷曼迷债事件之后,香港人对海外投资开始心存疑虑,有些后怕。另一方面,本地股市不断走高,楼市反弹接近历史高点,使得香港机构和居民认为相比海外,香港是个更值得投资的地方,因此很多投资者选择把海外资产收回到香港。
历史上,香港也出现过银行体系结余的高水平,比如2005年。但是,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资金流入对股市的效应明显放大。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恒生指数不断攀升,已经越过20000点的心理关口,从3月份的低点算起,恒指已经反弹了七八成。而且近期多只新股发行,上市后通常达到50%-60%的涨幅,更吸引很多避险资金到港股市场。
千亿资金涌动香港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2005年优化后的联系汇率体系暂时失灵。
2005年,香港金管局对联系汇率进行优化,承诺金管局会在港汇触及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保证时,从银行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时,会卖出美元,从而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80港元为中心点对称地运作。也就是说,只要美元利率维持在2%-3%左右(在危机发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美联储基本上都维系在这一利率水平),加上联系汇率自动启动强弱双向保证,香港银行就有动力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套利,从而降低银行的结余。
而现时的市场情况是,美元和港元利率都接近于零,香港银行失去了买卖美元和港元套利的机会和动力,金管局只能单边操作,买入美元,不断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其中回收流动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发新的外汇票据。今年7月,金管局新发行外汇票据116.97亿,计划在8月份新增外汇票据406.92亿港元。但是相对于源源而来的美元沽盘,这些显然是杯水车薪,单是在最近5个交易日中,金管局承接的美元沽盘就达到367亿港元。
千亿资金的涌入,反映出联系汇率再次优化的问题已很迫切,但业内对如何优化、何时优化等仍存在不同看法。相信金管局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