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8 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澳大利亚女艺术家带来“精美海盗”
    外滩3号推出“寓言的后遗症”
    从名叫
    “精美的尸体”
    的游戏说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名叫“精美的尸体”的游戏说起
    2009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很巧,本周展览专题报道的两个展览都和这个名叫“精美的尸体”的游戏有关。

      据说这是超现实主义者发明的一个游戏,参加游戏的人要合作画一个“尸体”,但不能看其他人画的内容。其结果有点像中国成语“盲人摸象”所描述的那样,参与游戏的人各说各话,“尸体”自然成为杂乱印象的拼贴。

      从中国早期龙山文化中的玉龙,直到“文革美术”发挥到极致的“三突出”、“高大全”、“红光亮”等美术原则,历史上艺术总是借助神完气足、形神兼备的典范形象,来满足大众偶像崇拜的心理需要。在这种领袖崇拜与英雄主义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强调集体抹杀个性的社会诉求。不过到了强调个性的当代,领袖和英雄等偶像纷纷走下神坛,光环失色,超现实主义者所玩的“精美的尸体”也就有了价值。如赛莉·玛斯特的《精美海盗》系列,就是巧用拼贴,来解构和重组在历史的云遮雾罩中深藏不露的“女海盗”。

      有趣的是,赛莉只是借用了人们对海盗的固定观念,同时又增加了新的特征,在玩一个不稳定的游戏,由此,“女海盗”又包含了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的话题。她还借助在欧洲、南美、亚洲等地的全球巡展,与各地的海盗传说互动,扩大其拼贴艺术的范围和内涵。至于马修·柏利塞维兹,他去年策划的《精致尸体:超现实的中国》,直接搬用了“精美的尸体”的题目与游戏规则,用图像元素做一个接龙游戏,串起一个“超现实的中国”的图景,正可以表达当前中国社会急遽转型所带来的价值失范。

      不过,这些借助大量的观念与语境作为上下文的拼贴游戏之所以能奏效,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作品本身的叙事性,使其有如马修所概括的那样在讲述一种常念常新的寓言。马修这次在沪申画廊策划的《寓言的后遗症》,就直接点明了这一点。寓言的叙事性使其可以直接打动平民百姓,又可以借助各种象征、比喻乃至索隐的手法表达各种深奥的观念。不过,寓言本身并不确保作品的艺术性,因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无需注释解说的,象征与比喻的过度使用总是艺术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