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8 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王明贤:
    从“红色经典”看当代艺术
    设计成为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设计成为焦点
    2009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刊上期推出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在1933老场坊开设“上海设计之窗”的专题报道,本期我们又推出了上海春沙主办方11月将新推“第一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的专题报道。这两条消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瞄准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产业的跨界领域,都瞄准了其中的设计这个关键的环节。

      这反映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艺术与生活跨界,顺应了当前扩大中国内需的政治需要,又有利于提高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符合历史的潮流;而艺术与行业跨界,则有助于通过艺术创意的引入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让饱受诟病的“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当然,这一切的焦点,就是设计这个环节。有了好的设计,才会让中国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同样,有了好的设计,资本才会争先恐后地投入创意产业。

      正是瞄准了设计这个环节,上海正在努力营造全新的国际都市的氛围:上海市政府经过细致的政策调研,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上海的产业结构当作下一阶段的执政目标,并已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上海作为“设计之都”。而相关舆论的营造,则可以追溯到2006年举办的以“超设计”为主题的上海双年展。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开放性、国际性与商业性的大都市,在文化艺术氛围与商业环境上,都无疑是中国“设计之都”的首选。考虑到明年上海世博会对各种设计元素全方位的展示与传播,考虑到其所带动的对设计的井喷式的需求,上海作为“设计之都”的前景可谓无可限量。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具体的行动,上海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之都”,就必须尽快从政策务虚阶段进入到务实的实际操作阶段。本刊所报道的这两个展览,都是民间性质的跨界展览,但却十分务实,既有提升设计元素的前瞻性观念,又有可行性的短期操作对策,显示业界已从观念、思路与心态上做好了进入实务操作阶段的准备。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两个展览都不仅是为办展览而办展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展览、竞赛与论坛三管齐下的办展策略,都十分关注优秀设计方案的竞赛选拔,十分关注优秀设计产品与设计理念的传播推广,也十分注意公益性展示与商业促销的结合,可以说其自身就体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但愿这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超设计”取得专业与商业的双重成功,也但愿更多类似的“超设计”取得成功,促进上海早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之都”,成为中国内需市场启动不可缺少的头脑风暴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