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8 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平安收购深发展方案尚未上报保监会
    税务总局重申 非居民企业股息收入按10%缴企业所得税
    国办印发节能减排安排
    新增焦炭铁合金产能淘汰计划
    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
    中国诉诸WTO解决争端
    证券期货类事务所
    本月起将被重点检查
    股市楼市量价齐升 “热钱”身影闪现
    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交易股票 信邦投资被重罚30万元
    白酒消费税新规今起正式执行
    两部门联手发文
    动漫产业将获税收优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楼市量价齐升 “热钱”身影闪现
    2009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近段时间以来,股市和楼市双双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沪市一度突破3400点大关,日均成交量多日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创2007年5月以来的天量。股市飙升的同时是房价回升,从5月开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和成交额普涨。业内人士分析,在经历了2008年短暂的撤退和观望后,境外“热钱”似乎再度活跃起来。

      境外“热钱”卷土重来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动作频频:为避免港元的过快升值,金管局不断加大港元的投放量,力度之罕见为市场所关注。“加大投放意在平抑汇率,其背后是‘热钱’袭港和美元的突然流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一语道破其中奥秘。

      连平的判断与花旗银行近期一份研究报告结论相吻合。报告认为,近两个月来,平均每周流入香港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时流入的资金量水平。

      “热钱”入港被一些专家谨慎地解读为跨境资金进入内地的序曲。“‘热钱’进入香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回升情况好于预期,因此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借道香港,购买和内地相关资产。”连平说。

      “目前境外资本的流入要明显大于流出,实际上体现出一种资本的净流入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副司长孙鲁军日前在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疑似“热钱”的境外资金可能高达1220亿美元。这次“热钱”涌入渠道多种多样且隐蔽性强。从个人渠道看,多为“假”外资即去年下半年流出民间资本的回流,从企业渠道看,并购、进出口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场也是一大特色。

      

      “热钱”觊觎中国股市楼市

      在一家大型房企做投资经理的刘军发现,公司最近的活动日程中与有外资背景的投资基金间的洽谈明显增多。“老外正在掉头回来,在找进来的门路,这种情形似曾相识。”

      但是,与去年“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同,当前更多的短期跨境资本主要进入到了中国资产市场,将目光聚焦在了异常火爆的股市和楼市。

      孙立坚分析说,这次“热钱”并不在于赌人民币升值和升息,而是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出现了流动性膨胀,具有鲜明的资金推高资产价格的特征,在当前没有其他出路投资且长期没有利润获得状况下,饥渴的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是可想而知的。

      房地产历来是全球跨境资本看重的重要投资目标。2009年二季度以来,相比与其他地区,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迅速回暖并持续上扬。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虽然外商投资增速同比在减少,但环比数据却在大幅增加,显示出最近几个月来的外资的投资冲动。

      除了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成为跨境资金的又一目的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通常“热钱”都是短期投资资本,一般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肯定是首选,特别是股票,价值波动大,流动性好,变现速度快。我国目前股市、楼市上涨行情与“热钱”涌入不无关系。

      “热钱”进入、外储大增、股市楼市火爆……细细对照可以发现,进入二季度以来,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其在时间节点上完全重合。

      

      应对“热钱”当趋利避害

      跨境资金进入中国,一方面说明外资看好中国前景,这部分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长期投资,如合理利用,将对经济企稳回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过多“热钱”夹杂其中,则可能带来快速推高股市楼市价格,强化通胀预期,引发经济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认为,过度的资金流入会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资产泡沫。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热钱”流入中国并不全是坏事,如果把握得当,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如何趋利避害取决于管理当局的经济智慧和能力。

      据悉,“防风险”已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列为今年工作重要内容。实际上,为防止“热钱”再度潜入国内兴风作浪,国家外汇局外汇管理变“宽进严出”为“均衡管理”,近期也频频下发文件,加大对跨境资金监管力度,加强对资本项目流向预警和应对,完善对外债权债务和直接投资的管理,加大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