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不断增强。根据上周的报道,随着中银中证100、富兰克林国海沪深300指数等基金发行,基金渠道出现了4只指数基金齐发的现象。
具体来说,除中银中证100指数基金外,目前在发的指数基金还包括7月20起发行的工银瑞信上证央企ETF、7月28日起发行的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以及7月30日起发行的富兰克林国海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
而这还没算完,屈指算来,未来一堆公司的指数基金发行业会启动,总体上看,瞄准的指数方向是两大类,一类是中证100、沪深300等大家都关注的指数,只是其中做些增强或不增强的操作。另一类则是各家独立运作的一些比较少见的指数标的而发行的指数基金。
而这必将进一步增强指数基金现有的发行拥挤、建仓拥挤等已经尴尬的供需矛盾。根据统计,7月份共有16只基金结束募集,募集总金额超过500亿元,这一募集水平创自去年来单月新基金募集金额的新高。那么如果持续下去,我们预计这种发行状况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内继续攀高。
但是,必须提醒的是,目前这种基金公司人手一只指数基金(或者几支指数基金)的现象很可能导致一些客观的难题,对于基金行业已有的运行逻辑来说。
首先,一个大家都很难回避的现象,就是指数基金自身运作的高度接近,投资标的的高度重合,以及市场持有心态的高度雷同,很可能导致未来市场出现一个新的投资现象——基金的基础市场波动急剧增大。
从以往看,某一类基金的发行募集份额过大,都会导致未来某个时点上,基金运作出现可能有风险的状况,2005年的偏债基金和2008年的偏股基金,其本身蕴涵的风险的可能都曾经让相关的各方面都大伤脑精。
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基金新群体——指数基金,而且,它的规模在目前是高速扩张的,它的运行在目前也是很相似的,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似乎也指向了一些衍生品,这样的一个建筑在股市大型股票上,同时又肩负未来金融创新基础产品大任的群体,成为各公司力争的对象就不奇怪了。
只是,同时恐怕也就无法避免地成为很多市场投资群体未来打主意的对象了。比如,针对某个条款进行狙击,或者针对某个时点进行套利,甚至出现抢跑的做法(我们现在对于机构申赎还有很大的优惠条件)。
当然,这一切都是市场规律的推动。
最近成立的六家偏股型基金
基金简称 | 首发规模(亿份) |
东方核心动力 | 7.7 |
招商行业领先 | 44.8 |
金鹰行业优势 | 21.67 |
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 | 91 |
华夏300 | 248 |
世纪泛资源 | 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