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期货·债券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证券公司
    新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中国理应在全球低碳产业链中占据高端
    灾难性的能源困境正逼近全球
    产能过剩并不能阻止通胀
    罗奇先生何必“叶公好龙”
    约束高市盈率发行
    试试新股认沽权证如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能过剩并不能阻止通胀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苑德军
      苑德军

      在经济社会和公众对渐行渐近的通胀深感担忧的时下,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即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对物价有向下拉动的作用,因而其能够阻止通胀。

      产能过剩真的能够显著消减通胀压力,有效阻止通胀吗?回答是否定的。

      笔者强调产能过剩不能阻遏通胀,并非否定产能过剩拉动物价向下的作用。在上一轮通胀中,PPI持续走高但CPI却没有相应上涨,PPI向CPI的传导过程受阻,就是产能过剩的原因所致,即下游行业的产品由于严重供过于求,即使上游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下游行业的产品也无法通过提价来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物价变动的各因素之间的力量发生了变化,国际输入因素在物价变动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左右了物价变动的方向和变动程度,进而引领物价向上形成了通胀。这就是上一轮产能过剩背景下通胀的形成机理。

      产能过剩只是从需求角度影响物价,而除了需求拉动型通胀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通胀形成机制。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看,需求扩张在现实的通胀生成机制中已不占据主要地位,而国际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胀则成为主要的通胀生成机制。美元贬值引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上一轮通胀的主因。而眼下逐步增强的通胀预期,仍主要来源于美元贬值预期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美联储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购买长期国债,以及美国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会导致美元超量投放;美国信贷市场逐步恢复活力,货币乘数有望在短期内由“低谷”转向正常水平,也会推动美元扩张;美元贬值可以实现财富有利于美国而有害于他国甚至导致整个世界的财富再分配 符合美国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因而美国政府有强烈的弱势美元政策偏好。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美元继续贬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外,一些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企稳态势明显,今年三季度后有望恢复正增长。同时,日本经济也有向好迹象。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显著回升,将拉动其价格向上。这必将使我国目前的通胀预期转变为现实的通胀。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我国通胀经常性的、重要的策源地,而这种通胀生成机制与国内产能过剩毫无关联。国内产能过剩的程度再高,都不会影响输入型通胀机制的生成。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是引发通胀的又一持续性、长期性因素。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长期落后于GDP的增长,成为消费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提高企业人力成本,使劳动者工资收入随着经济增长和物价上升明显提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节能投入和环保投入增加,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推进使资源品和资源价格上升,也会拉动企业成本上升。而由于处于过剩状态的产品并非引起企业成本上升的产品,因而产能过剩对成本推进型通胀亦无抑制作用。

      客观分析和评价产能过剩对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还必须分析CPI的结构。在CPI中所占权重最大的是农产品价格,产能过剩的产品价格对CPI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我国农业持续5年增产,但如今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上涨的压力始终存在。从国际农产品市场看,全球粮食储备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再考虑美元贬值因素,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仍会上升,从而将拉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和产能过剩的产品在CPI中所处地位不同,所以,产能过剩产品的价格下行,并不能改变物价变动的方向和趋势。

      必须看到,随着我国商品总量的日益丰富和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物价的影响因素已经愈来愈多样化和复杂化了。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判断物价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难度相应增加。传统金融教科书中建立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与商品对应关系基础上的需求理论,已难以科学、全面地解释今天开放的中国受纷繁复杂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物价变动现象。认为产能过剩可以显著消减通胀压力,延缓通胀发生的进程,实在是太过天真的想法,其不仅有悖于物价变动的实际,而且容易使人们低估现实的通胀压力并模糊政策决策者的调控视线。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