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期货·债券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我国拟全面监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
    国有股转持之后
    价格改革或提速 天然气有上涨空间
    易纲出任外管局局长
    李扬出任社科院副院长
    7月成品粮、猪肉价格上涨 食用油、蔬果价格下降
    我国金融产业并购重组添引擎(上接封一)
    国税总局要求加强房地产等领域税收征管
    保监会严抓收付费管理 银行转账占比升至86%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有股转持之后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从股票到现金还要有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过程。随着转持份额的进一步加大,其复杂性、敏感性将更强。国有股转持之后还有难题待解。

      □谭浩俊

      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即将开始划转程序。这意味着,全国社保将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划转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使有少数国有股东提出异议,也只是数据、口径上的差异,不会影响大局。倒是国有股划转社保以后,有些难题是不能不及早考虑的。

      众所周知,国有股转持,是为了解决社保基金严重缺口的问题。按理想目标,国有股转持当然可以缓解社保基金缺口之急,但是,实际情况恐怕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按照测算,未来社保基金需求在10万亿元左右,目前实际拥有量只有3万亿元。而且,从股票到现金还要有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过程。随着转持份额的进一步加大,其复杂性、敏感性将更强。

      也许,分红是股票“变”现的最理想方式,但是,分红所能获得的收益与社保基金的巨大缺口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社保基金将面临大规模支付问题,股票变现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题也就出现了:首先,股票如何抛售?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当然应该在股价最高时抛售。但是,一方面,股票的价格不是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最高价抛售只是一种愿望和想法;另一方面,社保基金需求量大的时候,未必就是沪深股市兴旺的时候,所以抛售未必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

      其次,大规模抛售股票,会不会引起股市震荡?如果不抛售股票,又如何满足社保基金支付需求?这是一对矛盾,也是一个难题。

      第三,在转持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抛售会不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形象带来影响?这也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此外,社保机构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后,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虽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持有机构不干预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这一要求却与《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明显冲突。因为,既然是企业股东,且是大股东,就必须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法律与行政规章之间,规章应当服从法律。那么,持有机构作为大股东,如何在《实施办法》与国家法律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打算将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地方,由于国有股被划转,影响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正在与企业商量对策。可以预料,以民营化的方式避免地方利益被中央划走的行为又将发生。一些原本可以装入到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很有可能通过组建民营化公司来运作。

      以国有股转持的方式,扩大社保基金来源渠道是必要的,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针的体现。但是,社保基金要走入平稳、健康之路,还是要靠自身发挥造血功能,如加大征收力度、调整征收结构、扩大征收范围等,而不能依靠输血;对转持以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难题,要早作考虑,早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