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0: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1: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2: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数据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钱沿
  • A5:C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8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金融产业基金
    寄托着上海的厚望
    全球化新架构下我国海外并购亟待转型
    美国邮局夕阳残照
    资产重组
    频率何以如此之高
    资源价格改革 政府与市场应各就其位
    沪深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沪深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了吗?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大小非、增发、新股发行,这些原被认为是股市下跌“元凶”的因素,现在似乎都成了某种利好。而当利空都可变成或者“被变成”利好时,股市的下跌似乎也就失去了凭依。沪深股市的生态,如今已越来越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任何人,要改变市场运行方向,变得越来越艰难,政策的力量也渐趋弱化。所以,有理由相信,目前的股市向上,可以持续。

      王福重

      今年以来,沪深股票指数差不多已翻了一番,“高处不胜寒”,恐高的情绪似乎开始在投资者中蔓延。笔者以为,起码就下半年的行情来说,恐高似乎大可不必。

      股市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如同人生,具有很强的短期不可预见性。今年以来的上涨行情,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但普通投资者没有料到,就是那些曾经神乎其技的外国投行专家们,也看不懂。而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易经专家们的集体“失误”,正说明,没有任何一门学问,可以对股市的短期走势给出正确解答。

      沪深股市的特征之一,是大起大落,至今依然。有人说此乃政策市使然,其实任何国家的证券市场都是政策市,可是政策市不一定就是大起大落。这或许与市场参与群体的心理结构、性格有关。矫枉须过正,正是这样市场参与者心理的写照。既然上证指数可以从6000点跌落到1600点,跌幅世界第一,为什么就不能从1600点,再回到原来曾经到过的高点呢,也许上涨尚未有穷期呢。

      有人说,中国经济率先反弹,甚至反转,支撑了股市走牛。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调,不足为信。股市与宏观经济虽然相关,但并非直线性的关系,两者一致的情况不少,而背离也属常态。比如,中国经济在2003年至2006年间增长迅速,但同期的沪深股市却令人沮丧。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复苏迹象,可是,增长前景并非十分肯定,基础更非牢靠,比如失业率上升的势头没能得到根本遏制、居民对收入增长前景的预期跌到了谷底、出口至今没有起色。所以,很难说,股市上涨是对经济增长有信心的表示。反过来,即使下半年宏观经济出现不利的情况,股市也依然可能按照自身的惯性和规律,继续其反弹之路。其实,投资者的良好心情,是随着市场的好转逐渐调整、加强的结果,这种好心情,也不是猝然就可以改变的。

      与其说宏观经济向好拉动股市,不如说货币政策鼓舞人心。必须承认,中国经济的此轮复苏,几乎全是货币政策的功劳。流动性空前充裕,是经济的真正兴奋剂。你可以从商业银行技术规则的角度,论证银行新增信贷资金不可能流入股市,可是,从不可能到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是中国企业的拿手好戏。说不可能,未免太书生气。一面是中国建筑、成渝高速等新股天文数字般的申购资金,一面是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持续攀升,难道还不说明问题么?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有某种必然性,现在,除了国有垄断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可以赚钱的项目,投资股市和房地产,是最顺理成章的选择。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起码在下半年不会有真正的收缩,因为一旦紧缩,国有部门和基础设施,这两个拉动经济的引擎,可能就会熄火,经济增长的势头便会戛然止步。而作为货币紧缩前提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值得某种程度的欢迎的,但却不会是立马就有的“好事”。因为居民收入没有增长、外部需求没有好转、投资热点没有出现(新能源等至今不过是概念炒作),而产能过剩似乎还在因为新增投资而更趋严重。所以,对于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

      金融危机并未打击垄断企业,这也是目前中国经济能出现复苏迹象的根本原因,可是过去的出口部门,以及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已今非昔比,即使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出现了结束危机的兆头,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行业,估计不大可能。这些庞大的资金,是现在如火如荼的私募基金,进而是股市红火的重要支撑,看来这个支撑还可以持续下去。

      当去年股市一片惨淡时,国人总结出了股市下跌的几大元凶:大小非、增发、新股发行。现在似乎一切都反了过来。“大小非”解禁,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了某种利好,增发也成了对上市公司有信心的手段,至于新股发行,更是增强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四川成渝上市当天的热炒,就是明证。当一切利空,都可变成或者“被变成”利好时,股市的下跌,更不用说大跌似乎也失去了凭依。

      中国股市里有数以亿计的普通股民,股市的上涨,除了可以“解套”之外,还能让他们增加分享经济成长成果,而这几乎是他们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唯一渠道。

      中国经济尚未根本好转,可依然是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唯一还在增长的,股市的涨幅也是世界第一。国外很多机构上半年踏空了中国股市,是因为它们从来看不懂中国经济和股市,现在似乎有些明白过来。至于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进入了沪深股市,现在还没法监测,所以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机构能说得清楚。唯一能肯定的,是股市里真的存在国外游资。

      问题还在于,由于各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生成,沪深股市的生态,已发生变化,越来越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这是更加健康的市场,任何人,要改变这样的市场运行方向,变得越来越艰难,包括政策的力量也渐渐趋于弱化。所以,有理由相信,目前的股市向上,可以持续,同时对于宏观经济也是利多而弊少。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