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0: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1: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2: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数据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钱沿
  • A5:C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8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金融产业基金
    寄托着上海的厚望
    全球化新架构下我国海外并购亟待转型
    美国邮局夕阳残照
    资产重组
    频率何以如此之高
    资源价格改革 政府与市场应各就其位
    沪深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化新架构下我国海外并购亟待转型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东华
      近两三年来,我们在海外并购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结果大多都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没有以全球大势为中心。现在全球正进入外贸的解购时代,中国企业唯有以产品规模化单一化为中心,以接大订单为中心,以产品多样化便于更多顾客挑选为中心,走技术、品牌、销售渠道、规则国际化的道路,才有望获得在全球外贸中的强大竞争力。

      吴东华

      虽然目前全球外贸大幅萎缩,可是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在上升,这表明中国外贸竞争力依然完好。不过,我们面临的各种全球贸易摩擦在不断上升,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频率反而上升,呈二律背反效应。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经贸政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全球化态势了,中国目前唯一可用的牌就是交由WTO裁决,如果双方交恶,最后一步棋就是双方打贸易保护战。那么除了这两步棋外,我们的外贸政策是否还有新的妙棋呢?

      不妨先分析一下国内外外贸的发展大趋势。

      笔者的判断是,全球外贸的并购时代已经过时,现在正进入外贸的解购时代,只有先解购的并购,才能重获企业的狼性竞争力,不解购就并购,只能落入全球挨宰的羊群企业队伍中。近两三年来,国内不少人高调主张海外并购,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结果大多都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没有以全球大势为中心。只有解购企业才是顺势而为,或者说,并购属于低头拉车,显然,低头拉车拉下水是必然的,这样的企业只能称为羊式企业。解构属于抬头看路,只有解购之后的企业才是狼企业,才有竞争力。问题是,目前不少人还在按原有思路提海外并购,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赶快摈弃羊式思维,用解购来取代并购,才能掀开中国经济崭新的一页。

      并购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以企业的优势为中心,以企业的配套产业链需求或升级换代为中心,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而解购是以全球大势为中心,以产品规模化单一化为中心,以接大订单为中心,以产品多样化便于更多顾客挑选为中心。并购动力来自企业内部,解购动力来自企业外部;并购大都是对产品种类增加、优势化,解购却是剔除产品种类、单一规模化。全球企业不再以产品多样化为生存手段,而以产品单一化、规模化为生存手段。自上世纪上半叶福特T型车以后,全球进入了产品多样化的并购时代,但是今天全球又将进入产品单一化、规模化的福特T型车时代,也即全球进入解购时代,工业史发生了轮回。

      在全球化大潮中,中国与东盟签定了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与新西兰、印度、俄罗斯等国也先后在谈判,但是这并没有触及对不同企业相同产品解购,只是在关税上做了退税,而这又常常被发达国家指责为不公平竞争。看来韩国走在中、日前面去了。7月13日,韩国与欧盟宣布双边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问题,提早打入5亿人口的欧洲市场。韩国还在加紧与中东和大洋洲国家谈判缔结自由贸易协定。韩欧双边将在5年内分阶段取消汽车进口关税,韩国将在7年内撤消所有工业品进口关税,欧盟则在5年内取消。在农产品方面,韩国将在10年内取消猪肉关税。韩方估计能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升2至3个百分点。欧韩签订双边协定后将立即撤消4.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在5年内分阶段取消10%的整车关税。不过,这并没有改变韩国外贸企业内部产品本质的竞争力。韩国外贸的全球化努力也只是局部的改良,或者称为环境的改善,对企业本身并没有带来脱胎换骨的质的裂变。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外贸政策,在出口动用上调退税率、贴息贷款、本币贬值等方面获得发展。近几年中国全球化的经贸政策,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双边货币互换上,这减少了外贸结算风险,但也没涉及外贸本身的结构改造。假设两家大小外贸企业同时出口欧盟,技术上都能过关,大企业由于能接大订单,每个订单的数量为10个集装箱,检测费用为1万多元人民币,而小企业同类产品生产的规模小,只能接小订单,每个订单的数量只有一个集装箱,检测费用同样为1万多元人民币。大企业通过10个集装箱分摊,还能赚10万元,小企业则可能就不赚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指望中小企业带动就业可能成为历史了。指望中小企业多带动就业,已是一种短视的做法。中小企业因为单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只能接比较小的订单,但是承担的欧盟单笔业务检测费用、各种国际认证费用却很大,他们哪里还有钱去投资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等发展问题?纵观全球,欧盟技术壁垒、碳减排、各种国际认证等,都将告诉我们,只有能接大订单的生意,才能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来赚钱,如果接不到大订单,变成保本或亏钱或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在全球外贸企业进入解购的时代,面对欧盟技术壁垒,我们的海外并购应及时转型。

      这些年,中国外向型经济在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开发上进步不小,在出口退税、贴息贷款、本币贬值等方面已有相当改善,在国际投资、采购、援助等方面都上了一层台阶,这些都能提升贸企业的外部环境,但是并没有触及外贸企业的内部环境改造。由于中国企业仍然偏重外部改良,变成了羊群效应下的配套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新格局下,企业要想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则非促使企业内部改良,促进企业走技术、品牌、销售渠道、规则国际化的道路不可。

      造成中国外贸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没有从企业内部解购上给予信贷、税收降低、信贷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决策管理机构、资本市场交易机构、政府政策等的全面跟进。我们再不能抱着中小企业能带动就业、中小企业活力好于国企等传统羊思维了,因为全球化的新趋势早已没了羊式外贸企业生存之地了。所以,全球外贸进入解购时代是历史的必然。韩国外贸全球化虽然快于日本,但在笔者看来,仍然是羊式思维,如果日本用狼式思维,就很有可能后来居上。中国现在需要抓紧谋求企业改变内部环境之道,以使企业获得在全球外贸中的强大竞争力。

      (作者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外贸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