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0: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1: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2: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数据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钱沿
  • A5:C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8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金融产业基金
    寄托着上海的厚望
    全球化新架构下我国海外并购亟待转型
    美国邮局夕阳残照
    资产重组
    频率何以如此之高
    资源价格改革 政府与市场应各就其位
    沪深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产业基金寄托着上海的厚望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力推国际版、放宽国外私募股权资本进入,上海近期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域重拳频出。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投资对象的基金——金浦投资基金管理公司(GP Capital,下称“金浦投资”)也于8月4日在上海揭牌。金浦投资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成立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将积极参加中国金融产业和其他产业的重组、改制、上市和并购。

      作为上海市今年落实国务院“两个中心”意见的93项重点工作之一,金浦投资成立的直接用意,在于促进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配合已于近日展开的上海金融国有资本重组,并在其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主导推动作用。金浦投资的两位新任领导贝多广和万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公司将积极考虑参与上海金融国资整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肯定会投。

      当然,作为国家产业基金发展的一项重要试点,金浦投资未来投资的领域绝不会局限于上海本地金融产业,“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将成为其业务发展的基本构架,这从长远来说也符合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根本宗旨。如果上海的金融投资基金产业无法在国内占据先发优势与领袖地位,那么对上海的人民币在岸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巩固,将构成重大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金浦投资的创设更具备某种长远的象征性意义。

      实际上,除了金浦投资之外,上海市早已在放宽私募股权基金进入方面大展拳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在金浦投资揭牌的同一日对外宣布:上海市政府已向中国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建议在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一个试点项目,旨在为境外私募股权基金筹集人民币资金和在华投资提供便利。上海市金融办甚至允诺,未来将向中央监管机构提议,取消对在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境外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使用限制;将那些主要在中国融资并于本地注册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划分为境内投资者。

      从金浦投资,再到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上海在股权投资领域的雄心可窥一斑。如果能在顺利运营金浦投资的基础上,从中央监管层获取更多的私募股权发展优惠政策,那么上海在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将建立起其他地区难以逾越的优势地位,这对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将金浦投资作为“试金石”也并非全无风险。首先,金浦投资采取有限合伙制形式,作为企业独立运营,在参与上海国有金融资本重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企业之间的经营争端,而国有企业的低效与冗余将对历来重整企业讲究效率至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构成冲击。如果不能善加引导,面对国有企业改革,金浦投资恐将困难重重。

      其次,国内外股权投资均需经历足够的初创期、成长期,也即股权投资需要经历对企业的收购、重组与培育阶段。一般而言,这样的产业周期往往长达数年之久。而像金浦投资这样涉及金融领域,其投资的规模更远较一般企业为大。事实上,像工、中、建、农这样的国有商业银行巨头,其规模往往是上海整个金融国资1.4万亿的数倍。目前注册规模200亿,第一期仅80亿这样的投资规模,能否在数年内撬动上海金融国资重组尚存疑虑。

      再次,不论何种股权投资,其重组、培育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为了上市套现,以寻求下一个投资的目标。目前国内创业板大幕尚未拉开,而主板市场则不存在私募股权直接套现的渠道。在这种情形下,金浦投资更可能采取股权受让的方式变现。在这样缺乏公平、透明的市场交易的情景下,不仅金浦投资的未来投资收益无法保障,后续进入中国股权投资领域的国外基金恐怕也会知难而退。这对于上海确立国内股权投资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需要相关各方给予充分关注。

      (作者系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