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高位频繁震荡加速市场风格大逆转
    流动性行情莫接“最后一棒”
    箱体波动之后 大盘仍有新高
    股指宽幅震荡 行情进入敏感时段
    股指将结束调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行情莫接“最后一棒”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流动性行情

      莫接“最后一棒”

      ⊙阿琪

      

      流动性驱动行情,顾名思义是行情的上涨缺乏业绩的支持,失去估值的依据,仅仅依靠市场“钱太多”而维持强势,又因资金络绎不绝地进场而持续上涨。由此看来,流动性驱动行情的几大特征是:

      一、在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上涨过程中,先入市的投资者成本低,后入市的投资者成本高,行情上涨是一个资金不断接力的过程,本质上是“前人赚后人的钱”,在超越理性预期之后,行情则进入“比傻阶段”,接下“最后一棒”者最遭殃。

      二、由于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没有业绩支持,也缺乏清晰的价值增长预期,但由于“钱太多”的缘故,市场始终处于人气高涨的状态中,投资者在入市过程中既觉得不踏实,也因为“别人在赚钱”的财富效应而时刻焦虑,又唯恐接到“最后一棒”,始终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其交易行为普遍是“赚了就抛、抛了再买”……交易量随之持续放大,天量频出,只有当市场新增资金难以为继的时候,行情才会出现转折。

      三、行情纯粹由流动性驱动,投资者普遍是激情大于理性,在实际投资中,往往是理性者赚小钱甚至不赚钱,而“胆略大于策略”者往往能获大利。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持续,会逐渐迫使一些理性者“发狂”。最明显的例子是,受“基民”与行情的双向逼迫,作为市场最理性的投资机构,现阶段基金的投资模式也开始出现“一买大家都买,否则净值会落后”的羊群效应。行情大多数时间处于理性的范围内,当市场失去理智的时候,行情往往处于巅峰或者谷底两个极端的阶段,即“极端行为产生极端行情”。

      四、正因为流动性驱动行情的形成机制在于市场“钱太多”,因此,在流动性驱动行情的过程中,虽然由于流动性偏好的先后次序不同,主题性行情会存在先涨与后涨的问题,但流动性“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最终会促使绝大多数股票都达到市场平均涨幅以上。因此,主题轮动是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流动性驱动行情中“守株待兔”无疑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掌握热点轮动的节奏能获得超额收益,而那种因行情上涨而频繁追高弃弱的操作方式是流动性驱动行情中最大的败招。

      五、流动性驱动行情由促使投资者前赴后继的市场信心与人气来推动和维护,因此带有很强的情绪化特征,往往因投资者群体微小的思维与情绪波动或者受到某些小事件的影响,甚至是不利传闻的“恐吓”,容易形成群体性行为,从而导致行情在向上驱动的过程中屡屡出现幅度较大的急跌,俗称“流动性震荡”。但由于市场仍是“钱太多”,在投资者情绪稳定之后,行情仍会受资金的不断推动而缓慢上涨,因此,“慢涨急跌”是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一大特色。在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上涨过程中会出现若干次急跌,但大多是“假摔”,只有一次是形成最终头部的“真摔”,只要不接下行情的“最后一棒”,都将是赢家。因此,行情的每一次急跌是“真摔”还是“假摔”,一直折磨着投资者的神经。

      一名股市失败者所犯的错误不见得一定比一名成功者多,区别仅在于在什么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流动性驱动行情就是在“真摔”与“假摔”之间进行着财富的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