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7月工业增速或加快 企业效益拐点隐现
    货币政策侧重“适度”
    “微调”手段值得玩味
    外贸企业效益回暖
    券商 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不会逆转
    基金 行情将继续沿着复苏路径演绎
    汽车等重点行业表现抢眼
    高盛:7月经济增速将加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政策侧重“适度”“微调”手段值得玩味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央行在5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进行微调,但这种动态微调更多是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而非规模控制。微调后的货币政策,将更加侧重“适度”。

      

      侧重点将由“宽松”转为“适度”

      上半年货币信贷的快速增加,使得市场认为,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偏重的是“宽松”,而随着央行提出货币政策“微调”的思路,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也将由“宽松”转为“适度”。

      有研究报告指出“适度”增长的政策含义只能是合理控制增长而不会是继续推动。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微调”就是从货币政策作用的力度上和方向上进行一些调整。但他认为,在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央行不会收得太猛。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从客观情况来看,央行现在适度回收流动性是合理的。他分析说,当前市场流动性已经十分充裕,而外汇占款还在增加,如果不加控制流动性可能会泛滥。他同时指出,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动作不一定是针对市场,很有可能是防止未来通胀和经济再度发生过热的情况。总体来看,未来市场流动性状况还将维持比较宽松的状况。当前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基本面足够支持市场,市场不必惊慌。

      

      市场化手段或将考虑宏观审慎监管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一方面是指,将充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另一方面未明确说明的,则是将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反周期调节的参数。

      宏观审慎监管反周期调节,最早见于央行行长周小川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的文章。文中,周小川指出:“当经济周期发生异常变化或经济系统需要非常规的逆周期调整或特殊稳定手段时,可以考虑让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发布季度景气与稳定系数,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可以使用该系数,乘以常规风险权重后得到新的风险权重。根据这个风险权重得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其他控制标准(如内部评级法)可以反映整体金融稳定的逆周期要求。”

      据记者了解,如果在监管时加入上述参数,可能将使得银行业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贷存比等指标,均在标准线之上有进一步提高。

      市场对于公开市场操作这一市场化调节手段则较为熟悉。郭田勇指出,市场化手段最主要的就是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流动性。而这种工具,在上半年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下半年将得以延续。

      对于另一项较受市场关注的利率工具,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年内动用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们也指出,事实上,上半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允许浮动的范围内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调。特别是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下浮,被央行认为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半年,不排除商业银行会继续调整存贷款利率。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这是一种有限的手段。但符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变,适度微调的导向”。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强制性存款,因而业内人士对于其是否属于市场化手段有些分歧。但认为其年内动用可能性较小的观点是一致的。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最早明年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报告中也谈了部分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何时退出的问题。央行称,理论上,货币政策的退出应以危机的影响基本消除、经济恢复增长为前提。退出时,应避免政策效应的漏损,或以邻为壑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损害。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也将开始考虑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报告暗示货币政策退出的启动将保持全球一致行动模式;美国对退出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退出的启动时机;美国经济增长环比转正、失业率见顶回落两个条件满足之后,美国可能很快启动退出。

      有必要指出的是,6月25日,美联储宣布暂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并开始暂停或不再延续部分数量型宽松工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于7月21日公开表示,美联储已经考虑退出策略相关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最早也要到明年。鲁政委预计,大致在明年第三季度前后,我国可能启动加息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