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广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公司调查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中国融资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8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国际化:
    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循序渐进
    空客、波音遭遇退单潮
    楼市正本清源:抑制住房金融属性
    适时“微调”
    预留了更多灵活空间
    华尔街眼下没有通胀预期
    从三个关键词细察央行货币政策思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适时“微调”预留了更多灵活空间
    2009年08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以来,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微调”的种种说法,以至于央行多次重申政策初衷,并非针对货币政策本身,而是对货币政策的执行层面,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微调”。但市场对上述政策含义的理解明显具有较大分歧,沪深两市也经历了连续五日的调整行情,房地产、银行等板块更是首当其冲。

      抛开货币政策“微调”的具体含义,单从“微调”的动机来看,至少有两点是确定的:其一,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是极度宽松,下半年将难以持续。如果下半年贷款投放继续保持超高增长,那么通胀的压力将会显而易见,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其二,各国央行均在考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能未雨绸缪,就将在未来占据更多的主动。这一点可以在央行关于通胀的看法中得到证实,在内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需求不足仍可能构成价格下行的压力,但也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

      持反对观点者认为,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面,并在一季度6.1%的GDP增速基础上,实现了二季度7.9%的GDP同比增长。而且在上半年7.1%的GDP增速中,最终消费拉动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6.2个百分点,投资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好为投资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那么对于投资的打击将是直接而且深远的,实现全年8%的经济增长可能就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笔者认为,在下半年适时“微调”货币政策,不仅不会对保增长有太多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在调结构、增效率、夯基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货币政策“微调”有助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从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一枝独秀。但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讲,经济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因此,经济要持续复苏,必须依赖内需的消费和外需的净出口。货币政策“微调”之后,对于投资的依赖将会减轻,经济增长也会逐步恢复到依靠内外部需求的良性轨道之上。毕竟,投资推动的经济复苏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手段而已。

      其二,货币政策“微调”有助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上半年信贷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42.1%,表明有一半以上的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但在一季度,上述比例则明显偏低,原因就在于票据融资占比过大。如果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像上半年一样宽松,那么过多的信贷资金将会追逐相对有限的投资项目,不仅资金的使用效率会降低,而且也会留下较大的风险敞口。甚至信贷投放有可能超越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从而催生较为严重的通胀压力。

      其三,货币政策“微调”有助于夯实经济复苏基础。众所周知,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在于企业的盈利预期和居民的消费意愿。货币政策“微调”之后,资金的可得性暂时下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也会从泡沫中得到回归,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会减轻对货币幻觉的依赖。如此,企业更注重创新和成本控制,个人则强化理性消费,物价也会维持在相对的水平。如此低通胀背景下的复苏,才是比较健康和能持续的。

      综合来看,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货币政策的“微调”,倒是下半年的适时“微调”能为货币政策预留更多灵活的空间,一旦三季度物价水平达到央行的预期,或者说信贷投放更加有的放矢,切中经济复苏的要害,那么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就更值得期待。毕竟,谁都不愿意货币政策转向或者突然收紧,货币政策的延续性和动态调节对经济复苏更为有利。

      (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