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估值是支撑股市的骨架,那么,流动性就是股市丰满的肌肉,而流动性往往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因此那些原本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逐步开始变成人们琅琅上口的时髦词汇。但彼得·林奇作为科班出身的专业投资者,却感到难以向别人解释清楚这些专业术语,例如M1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戏言道:“M1既是一种步枪的简称,也是一小时快速洗衣服务(Martinizing One)的简称,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可能曾经干过洗衣店的营生,因此选择了M1作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的简称,你根本不清楚M1到底是什么。但是一半的专业投资者像中了催眠术一样沉迷于最新货币供应量数据的新闻,股票价格也随着M1的变动而上下震荡。有多少投资者仅仅因为听到更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会打压股市的传闻而受到愚弄,就抛出了手中持有的股票呢?”
上半年至今A股市场的走势也有些类似,只不过从彼得·林奇所谓对M1的敏感情绪换成了A股市场投资者对“信贷规模”的敏感情绪,“信贷规模”降低将打压股市,“信贷规模”增加也将打压股市,结果是人们由对“信贷规模”的过度关注升级到对货币政策“动态微调”的过度恐惧。彼得·林奇曾指出,由于煽动效应的影响,业余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同样容易受到愚弄,基于“M1正在提高”的原因就卖出股票,甚至你根本不清楚M1到底是什么,还有比这更愚蠢的理由吗?现在A股市场中人们对于央行“动态微调”的过度忧虑无疑与其有些相似。
事实上,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货币政策根本不会出现转向,上周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对市场中有关“动态微调”的误解进行了解释:所谓“动态微调”并不针对货币政策取向,而是针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下半年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中国现在还不存在通胀问题,因而货币政策方向不存在变动的内在压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因此,近期各项经济政策的核心关键词是“稳定”而不是“拐点”。
衡量股市的稳定取决于估值,25倍—30倍市盈率是A股估值的合理区间,巩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离不开虚拟经济的融资支持,而A股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是在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前后,上证指数3000点对应的估值是25倍市盈率,因此,上证指数2900点—3100点区间有强支撑。上证指数3400点对应的估值是28倍市盈率,距30倍市盈率估值上限已不远,因此上证指数3400点—3600点区间将形成压力。8—9月份之间,A股市场有可能形成横盘整理的格局,等待10月份经济复苏形势的明朗,届时,随着动态估值的下降,预期A股市场将再创新高,上证指数3478点不会是本轮牛市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