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财经新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海外财经
  • 9:专版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2009 8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7月经济数据公布 债市“不为所动”
    否极泰来?
    全球经济复苏再受质疑 汇市陷入宽幅调整
    美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稳
    机构债公司债利差齐降
    两国债8月14日上市
    资本市场流动性仍在上升
    正确认识含权债的投资价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本市场流动性仍在上升
    2009年08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海证券研究所 胡月晓
      ⊙上海证券研究所 胡月晓

      

      ——流动性分布仍有向上层资本市场流动趋势。7月居民储蓄的减少,不可能是消费的突然上升所致,反映了储蓄活期化的现象。活期化的储蓄,变成了居民投资的保证金,流向了资本市场。储蓄活期化,导致了M1比M2更快的上升。7月份,M2和M1增速间的差距再次大幅收窄,M1增长开始接近M2。我们先前指出:中国此番流动性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中国流动性分布有囤积于信贷市场并将向上延伸的趋势。储蓄活期化,以及非金融性公司存款的不升反降,说明了中国流动性分布向上移动的趋势仍没发生改变。7月份的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中,企业存款减少了450亿元。

      ——超储率下降导致信贷增速大幅回落。7月份新增贷款如市场预期快速回落,不仅大大低于6月新增规模,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新增贷款下降,并非政策调控结果,而是金融机构自身放贷能力,因前期过分透支而衰竭的结果。从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情况看,当前金融机构的超储率降到了有记录(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我们在先前的报告中曾指出,超额准备下降,意味着金融机构放贷能力的下降。6月份贷款的非正常上升,反映了当前金融市场中流动性的高度充裕,资金充裕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倒挂,银行类金融机构自然要不顾一切地为资金寻找出路,在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狭窄情况下,银行放贷行为近乎疯狂。

      ——金融领域流动性充裕程度有所降低。2009年以来,金融领域尤其是商业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充裕程度快速发展,银行利率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在银行间同期拆借市场上,7天同业拆借的利率2009年初迅速下降到1%左右的水平,低于商业银行同期通知存款1.35%的年利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增加贷款规模以改善当期经营状况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但自进入6月份后,银行间资金充裕的情况有所改变,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7月份后,银行间利差倒挂现象已基本解除。银行开始正视风险。——后续判断:全年信贷“坐九望十”。从金融机构放贷能力的角度,下半年贷款的增长基本上取决于基础货币的增长情况。由于我国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进行,按每月100亿美元的新增规模测算,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下半年平均每月3000亿新增贷款规模还是有可能的。这也是货币当局可以容忍的增速,如果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则货币当局可能会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调控信贷投放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