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海外财经
  • 8:财经新闻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8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外企将以什么价格登陆A股?
    经济运行微妙变化 政策微调压力减轻
    前AIG老总致函鼓励员工
    也许奥巴马不需要第二轮刺激计划了
    美国增发TIPS一石数鸟
    中国尝试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新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也许奥巴马不需要第二轮刺激计划了
    2009年08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 涛
    ——复苏中的美国“政策微调”

      当前美国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对就业和物价两个目标的权衡取舍。伯南克7月下旬在国会听证时说,未来两年内美国通胀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就目前全球和美国的经济复苏状况来看,这个区间的突破可能比人们预想得要快。预计最迟明年年中,美联储将调升联邦基金利率,而在此之前,美联储还将着手引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刘 涛

      从宏观经济一般理论来看,政策目标无非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在危机背景下,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就业目标才是重中之重。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就业报告,失业率已从9.5%“意外”降至9.4%,但这个数据可能包含了较大偶然性,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失业率仍将突破10%大关。同时,非农就业岗位下降势头并未得到根本逆转。自2007年12月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超过670万人失去了工作。

      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很可能埋下奥巴马在2012年大选中失去广泛支持的隐患;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回升,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

      从政策实践来看,促就业主要是靠宽松财政政策来实现的,即奥巴马上台时推出的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当然,宽松货币政策也提供了辅助作用,美联储通过调低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以及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在尽力为企业投资恢复创造适宜环境。

      而“通胀或通缩”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关注的第二个重心。在去杠杆化基本结束后,去年年底以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松”的搭配,使得市场流动性出现了增强趋势,由此也引发了通胀还是通缩的激辩。相对而言,信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对通胀隐患极为担心;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甚至认为可以通过适度通胀目标来预防通缩和实现充分就业。

      可以说,当前美国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来自于对就业和物价两个目标的权衡取舍。若没有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的出台,未来财政政策的作用将相对中性,对于宏观政策“微调”的风向更多将通过货币政策体现出来:如果继续以就业目标为优先考虑,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就不能过早转向;而如果以通胀目标为优先考虑,则必须提前收紧货币政策,特别是提高联邦基金利率。

      纵观整个危机过程中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的宏观调控措施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危机初始期,美联储为提振市场信心,沿袭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套路,连续大幅调低联邦基金利率。

      第二阶段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进入“去杠杆化”进程,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也出现流动性紧缺,美联储频繁运用定期拍卖工具(TAF)、定期证券借出工具(TSLF)、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货币市场投资人融资工具(MMIFF)等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第三阶段是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正式启动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向金融机构“借贷”其储备在美联储的资产,用以购买信用可靠的中长期国债,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向市场投放货币的力度。截至6月底,美联储通过这一手段向市场注入了6400亿美元。

      就短期来看,6月美国CPI同比数据仍负增长1.4%,为1950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于美联储而言,通缩仍是当前的主要威胁,而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自然顺理成章。美联储已多次暗示年内很可能保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

      但若从一个中期视角来看,特别是未来2至3年,随着全球和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消费和投资恢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6月美国CPI环比已上升了0.7%,美联储迟早要直面通胀问题,也就是说将适时收紧货币政策。至于具体时间节点,伯南克7月下旬在国会听证时曾说,未来两年内美国通胀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所谓较低水平,一般认为,就是不超出美联储设定的通胀目标区间。但问题是,就目前全球和美国的经济复苏状况来看,这个区间的突破可能比人们预想得要快。

      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时滞,笔者预计,最迟明年年中,美联储将调升联邦基金利率。而在此之前,美联储还将着手引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提高存款机构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第二,在具有超额储备的金融机构之间逆回购,以暂时吸收金融机构的多余储备;第三,由财政部发行短期票据,将金融机构超额储备变成财政部存款存入其在美联储的账户;第四,将一部分超额储备转换成无法进入资金市场的定期存款;第五,必要时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所持有的长期债券。

      而在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落实7870亿美元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为主。原因是目前资金拨付使用进展较慢,截至7月仅支出11%左右,这一过程很可能将持续到2011年。奥巴马应对经济危机顾问小组成员劳拉·泰森曾公开建议,首轮财政刺激计划规模有限,且方向出现偏差,应考虑起草重点针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但奥巴马随即否定了这种必要性。

      笔者相信,“再等等看”(Wait-and-see Approach)的态度,或许可以代表奥巴马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说,除非未来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奥巴马才有可能再次转变政策风向。但从目前较为乐观的复苏态势来看,也许奥巴马政府不需要第二轮财政刺激计划了。

      (作者为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