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国内财经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8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北汽自主研发谋变 挖角奇瑞海归高层
    中国出口“车轮”频频遇阻
    产业结构升级方能解困
    菲亚特(中国):
    期待广汽菲亚特“呱呱落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出口“车轮”频频遇阻产业结构升级方能解困
    2009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8月,在欣喜地看到海外发达国家经济初现复苏苗头、中国出口企稳反弹时,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出口的门槛抬高。这一点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短短几个月间,中国汽车驶向欧美的“车轮”就遇到两座大山,前行之路显得更为坎坷。一座大山在欧盟。8月13日,欧盟已经对中国出口的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届时或将对部分中国铝合金轮毂征收惩罚性关税。

      另一座大山在全球著名的消费市场——美国。眼下闹得最沸沸扬扬莫过于中国乘用车轮胎美国遇阻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8月7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听证会。作为中方代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文英出席并对此提出抗议。

      透过铝合金轮毂和乘用车轮胎纷纷在欧盟、美国等海外市场遇阻,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车轮”的出口之路被挡住。当然,遇上拦路虎的绝不止“车轮”,今年以来,与汽车相关的海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今年6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刹车盘做出反倾销行政复审终裁,取消了两家中国企业的行政复审,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0.04%至43.32%。5月,印度政府对中国出口的汽车前桥梁和转向节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部门建议印度政府对我国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这些反倾销案件使我们得以认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优势。比如,全球汽车轮毂三分之一为中国制造。中国产铝轮毂在欧盟的竞争力也同样不低。按照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中国产铝轮毂占欧盟市场份额接近8%。而中国生产的转向节的市场份额还要超过这个数字。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或许美国轮胎特保案会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但贸易保护远远未画上句号。随着中国汽车业走出幼稚期,出口步伐势必加快,越来越多的零部件甚至整车将无法避免地卷入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中。因此,在我们谋求汽车产品出口的同时,不能不未雨绸缪,考虑如何规避或尽可能减少这类麻烦?

      那么产生麻烦的根源是什么?在一系列外方挥举的贸易保护大棒中都谈到了中国产品对于当地相关产业的威胁。言下之意,中国出口产品威胁到当地的就业。实际上,在“低价”的外衣下包裹的却是“产业结构引发的贸易冲突。”而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下,我们所能生产的产品,固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但却并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或不可替代优势,因此很容易埋下引爆海外贸易壁垒的“雷管”。

      从某种意义上看,产业结构是战略,战略的正确决定未来战役的成败。事实上,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都面临调整。这不仅仅是出口的需要,也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要。今年以来,中国主管部门屡次指出,借金融危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市场“雪崩”现象,才能减少出口骤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冲击。

      落实到汽车产业,诚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指出的,“当中国汽车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材料已经无法在这一市场上持续取得胜利。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以应对未来的危机。”

      事实上,汽车业通过技术升级、摆脱低附加值的价格战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即使没有反倾销的大棒,海外也会举起环保大棒、节能大棒。董建平指出,欧盟就针对化学品出台了一些环保法规。这些法规制造的障碍远比征税严重得多,因为不达标就根本无法出口。

      庆幸的是,不少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正借金融危机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以及相对应的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