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价值报告
  • 3:要闻
  • 4:焦点
  • 5:公司巡礼
  • 6:广告
  • 7:金融·调查
  • 8:金融·证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财经新闻
  • A4:专版
  • A5:观点·评论
  • A6:上市公司
  • A7:股民学校
  • A8:产业·公司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专户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8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当前沪深股市依然需要政策呵护
    美国“逃税富人”蜂拥自首
    壮大消费金融公司需经历较长过程
    德国转型:研发和内需将成经济新引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德国转型:研发和内需将成经济新引擎
    2009年08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祖谦
      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大的国家,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的打击越重,这使德国人醒悟到应尽快促使经济转型,另辟蹊径,改善创业环境,有效扩大内需,争取以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迎接“后危机时代”。德国高技术制造业因之悄然出现了关闭和迁徙的动向,一些大制造企业集中力量转向研发和设计。有“德国硅谷”之称的萨克森州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智库”。

      张祖谦

      在美国经济传出触底企稳的消息后不久,欧元区也出现了令人欣慰的迹象。日前,欧盟统计局宣布,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的GDP仅轻微滑落了0.1%,虽然已连续下降了5个季度,但降幅骤然大收缩,更为重要的是,区内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均增长了0.3%。由于欧元区最近的经济表现,世人增强对世界经济早日走出衰退的信心。在一片乐观的气氛里,头脑冷静、思维缜密的德国人却在考虑如何实行经济转型,争取以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迎接“后危机时代”。

      根据对有关情况的分析,研发和内需可望成为未来德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其制成品,特别是精密光学仪器、高端机械制品和成套机器设备质量优异,在世界市场享有盛誉,“Made in Germany”的标签几乎等同于质量保证书。然而,这次经济危机却揭示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特点: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大的国家,受危机的打击越重。今年6月,德国工业生产下跌了18%,另一个制造业大国日本工业生产下跌得更惨,达23﹒5%。相比之下,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的英国、法国和荷兰,工业生产下跌得就比较小,6月分别下降了11%、12﹒8%和12﹒7%。预计这3个国家今年GDP的下降幅度也将明显小于德国。

      面对这一新情况,德国经济界的有识之士醒悟到,即便技术和资金含量较高的制成品,也难以振兴德国经济了。于是,德国高技术的制造业(如半导体行业)悄然出现了关闭和迁徙的动向。今年1月,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奇梦达(Qimonda)申请破产保护,近日,又有两家重要的计算机芯片公司宣布将制造工厂从有“德国硅谷”之称的萨克森州迁走。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并没有退出芯片行业,而是将集中力量用于芯片的研发和设计,特别是将致力于开发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讯芯片。届时,拥有许多工程师的这两家公司将不再制造任何有形产品,而向市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甚至出售无价的理念和“点子”,这将给它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其中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认为,早就应该抛弃生产部门了。他说,要不是公司在危机前就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他在这次很可能丢掉饭碗,流落街头。萨克森州政府经济部部长约尔克正竭力说服下属转变思路,引导企业更多地投资于研发,而不是扩大产能。鉴于美国的硅谷已先行一步,如著名的通讯芯片公司高通(Qualcomm)早就关掉了所有生产线,德国有人也预言,未来的萨克森硅谷将是一个庞大的“智库”。据报道,现在的萨克森州有点像整个德国的缩影,发生在该州的事情将被“复制”到德国其他地区。

      德国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点,是扩大内需对GDP增长的作用。在这次危机中,德国遭受重创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这与制造业所占比重过高是有联系的,似乎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出口历来占德国GDP的25%以上。虽然德国经济规模远不及美国和日本,但是德国出口总量却长期名列世界前茅,预计今年德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高居第一的位置才可能让位于中国。

      长期以来,出口拉动了德国经济增长,为德国赚来巨额外汇(2007年德国的贸易顺差是263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的3720亿美元)。但是,正如俗话所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中,曾经为德国战后所创造的经济奇迹立下汗马功劳的出口贸易却使德国人吃足了苦头,因为这次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世界贸易急剧萎缩,据估计,仅出口锐减这一原因就削掉了德国GDP的7%。如果按国际经济界预计今年德国GDP下降5﹒9%来算,扣除出口减少所带来的影响,德国经济今年本来还是增长的。

      而就内需在GDP所占的比重而言,德国是56%,经济发达程度相仿的美国是70%,两国家差异一目了然。然而,要转变德国人祖祖辈辈形成的节俭的生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

      为此,有专家建议,应另辟蹊径,改善德国的创业环境,特别是鼓励德国人多开设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这样,既能压缩制造业,及时吸纳从制造业游离出来的资金和劳动力,又能有效扩大国内企业的需求。在这方面,德国确实有许多事情可做。据世界银行今年公布的文件,就开一个新企业的难度而言,德国在受调查的181个国家中匪夷所思地排名第102位,远远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德国繁琐的法律法规和吹毛求疵的管理。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要转变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困难的,还需要假以时日。奇梦达公司申请破产就直接或间接地危及6000个就业机会,对德国本来就相当棘手的失业问题不啻是雪上加霜。此外,高级研发和经营人才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德国也难以在短期获得经济转型所需的足够人才。但是,德国人未雨绸缪,在经济危机行将结束时就将经济转型问题及早提上议事日程,确实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启示。(作者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