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海外财经
  • 7:信息披露
  • 8:广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权信息
  • B7:观点·评论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2009 8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王石:徘徊的灵魂
    王石的价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石:徘徊的灵魂
    2009年08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我们这一代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体,受过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对文革的宣传逻辑困惑又不认同,改革开放后到深圳打拼,目标变成简单的改善生活……直到今天,我喜欢行走、感受、了解各种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在重新反省生存的意义。”

      “那现在想明白了吗?”

      “还不是很清楚……”

      王石,一个徘徊的灵魂,仍在寻找回归之路。

      ⊙本报记者 于兵兵

      

      2009年8月16日下午,王石如约出现在记者面前。黑色休闲西装,一种健康的清瘦。这位似乎已经成为楼市传奇的教父级人物,面对年轻的记者,微颔首、眼带笑,态度谦和。

      也许是2008年给了万科太多的压力与风雨,这位万科董事局主席面对公众更加谨慎。但当他打开话匣子,和记者聊起20多年的商场经历与人生感悟时,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房地产。这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更是融入他的血脉,成为这个理想主义者实现生存意义的舞台。

      2009年的王石,真诚依旧。

      

      拐点事件

      “2008年这一年,确实是意想不到的一年。从拐点论到5.12捐款门,无论是我还是万科,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谢2008年。”——王石

      

      8月,王石的新书《徘徊的灵魂》正式发行,这是他继《道路与梦想》、《让灵魂跟上脚步》之后,又一本自传体的新作。

      我们的话题就从这本《徘徊的灵魂》说起。

      王石说,2009年,他本就计划写一本书,用来纪念登山十年的历程。但两件事情改变了他的计划,一是去年11月的以色列之行,二是2008年不同寻常的万科境遇。于是,在今年1月再次探访耶路撒冷后,王石的新书成了耶路撒冷游记与“万科2008”的集合体。虽然穿插描述的两条主线表面看起来少有关系,但以哲学甚至宗教的精神来反思企业与人的生存意义,却是王石最终想表达的主题。

      “不能看到未来,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将往何处去?”书的自序中,王石这样追问自我,追问万科,追问整个民族。

      “2008年这一年,确实是意想不到的一年。从拐点论到5.12捐款门,无论是我还是万科,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谢2008年。”王石说。

      说清楚2008年的事,还要从之前几年说起。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标杆企业,万科十余年的发展确实可以用“飞”来形容。2004年至2007年,万科年销售金额分别约为91亿、140亿、212亿和523亿元。“这种速度太惊人了,万科自己也很兴奋,按这样的速度,到2009年,岂不就是上千亿的规模!”王石说。根据这种增长速度,2008年万科的销售金额可以冲到800亿,但实际上,2008年万科销售额仅仅是478亿。

      究其原因,很明显是由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再加上2005年至2007年持续的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显效,到2007年底,房地产市场其实已经是风雨飘摇。

      但就在2007年下半年,万科同样还在狂热的氛围中裹挟前行。当年的7月和9月,万科以26.8亿元和27.2亿元分别拿下广东东莞塘厦地块及福州五四北一地块。而不过四年前,万科拿下深圳坂雪岗“地王”时,市场价格仅为9.7亿元。“回头看看,几乎恍如隔世。”王石说。

      也是在2007年,央行连续五次加息,二套房贷款政策严格收紧。而商品房成交方面,大部分城市9月销售良好,但到10月开始出现20%以上下滑。舆论依然狂热,但王石似乎已经闻到火药味。

      11月,万科召开集团冬季例会。得出的结论是房地产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管理层毅然决定调整开工计划,把原定的848万平方米开工计划一压再压。

      到2007年12月9日,万科在广州的金色康苑项目开盘,单价比周边房价低3000至4000元。标志着万科全面降价促销的启动。

      四天后,王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认同了“拐点论”的说法。此言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今天,王石回忆称,令他坚定拐点已经到来,并率先开始降价的原因还有当时部分地区过于火爆的新开工量与实际销售量之间的巨大缺口。“供需平衡”是一个永恒的市场定律,可惜狂热之时的市场总是容易失去最简单的理性。

      此后的2008年,王石和万科几乎在一片质疑和指责中度过。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纷纷澄清拐点尚未出现。开发商更是公开反对拐点论。因为从利益上考虑,这种言论导致的需求观望直接影响开发商销售前景。

      到2008年10月,坊间传言,王石面对巨大压力,决定进山了。没错,王石去了西藏,登顶另一座雪山。

      “进山时,心里确实是忐忑不安的。这次的降价与调整确实令企业处于了一个比较危险的位置,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万科与各地政府、行业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以前地方政府召开与房地产有关的会议都会叫到万科,从去年7、8月后,我们发现这种会议不再叫上万科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王石说。

      即便进山时,王石的脸上没有透露半点的苦恼,但今天的他承认,那时的心里是何等不安。“进山那一个月,我确实想了很多很多。”

      11月4日,王石下了雪山进入拉萨,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打开新浪首页,一个醒目的专题出现:金九银十,开发商集体跳水,但市场成交惨淡。

      一颗久悬的心终于落定,王石长舒了一口气,告诉自己:万科过关了。

      “为什么?很简单,如果开发商降价,但市场仍然很好,那万科仍然会被指责。对不对?因为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如果你万科不降价,需求仍然可以支撑。但现在不是,开发商集体降价了,但市场还是不好。说明我们的判断没有错。”王石说。

      而媒体与开发商此时也改变了一边倒的声音,有人开始坦言,王石以久经考验的市场眼光,率先看到了拐点的到来。但王石说,他感谢2008年。“如果没有2007年到2008年的及时调整,想想看,万科这辆万人大车直接驶向千亿规模,一旦急刹车,后果将是什么?”

      

      捐款门事件

      “当时,我已经做好了辞职的准备。有三种情况我会辞职:事件引起投资者疑惑进而抛万科股票,购房人集体不买万科房子,以及员工集体辞职。尽管我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说这样的话确实不合时宜,我需要为错误承担责任。”——王石

      

      如果说拐点论体现了一个天生的生意人所具备的敏感与狡黠,那么捐款门事件,让我们明白王石为什么为王石。

      5.12地震后,王石一句“200万不算少”和“员工最多捐10块钱”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引起的巨大舆论争议似乎都不亚于8级地震的强烈程度。

      对于这一事件,记者曾经和另一位房地产大腕级人物谈及。而后者的评价是,在一个慈善泛滥且欠缺规则透明度的市场,王石以他一贯的家长作风本能地保护着员工和公司利益。但可惜,在那样的紧急事件与民情民意氛围中,王石没有慎重揣度。

      “应该说,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确实被市场足够重视。而在那样的情况下这样说,确实不合时宜。”今天的王石释然了很多,语气平淡而真诚。

      “王石绝对不是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人,更不是不敢示错的人。我确实也已经做好了辞职的准备。”王石说,有三种情况出现他一定会辞职:一、事件引起投资者疑惑进而抛万科股票;二、购房人集体不买万科房子;三、大量员工因委屈而集体辞职。“尽管我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说这样的话不合时宜,我需要为错误承担责任。”王石说。

      几天后,王石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向大众公开道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石的耶路撒冷之行,多少有些反思的意味。

      耶路撒冷归来,王石说在那里受到的一种精神震撼令他久久不能自拔,一种因信仰而带来的坚持和守望,在人性中熠熠闪光。印象最深的是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小小的纪念馆给王石几种不同的震撼。

      比如对个体和人性的尊重。从1953年开始,这个纪念馆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每一个死难者的资料,包括照片和影音资料,至今已经收集了6200万份。这些死难者的照片被放置在馆内最核心区域。在耶路撒冷看来,“如果不了解每一个死难者的故事,就不可能了解大屠杀。”

      比如犹太人的反思精神。在记录苦难的同时,犹太文化也在反思那时自身的不抵抗甚至妥协性的合作。“那种冷静反思本民族历史和人性的态度很启发我的思考。不能看到未来,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将往何处去?我们的民族如此,企业,个人也是如此。”王石说。

      能够示弱与示错是一个人或民族真正成熟和自信的表现。在王石看来,包括他自己在内,我们的民族和国人都需要思考盲目自大与勇敢示弱的区别。需要思考盲目的GDP崇拜、唯我独强和长远发展的区别……

      

      王石其人

      “读了很多历史研究的书,感觉很多结论都各有道理,但到了今天反而更迷惑了。也许历史总是由很多偶然性组成,所谓的经验都是在一次次否定再否定中得到积累。”——王石

      

      王石,1951年生于广西柳州,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197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因为母亲是锡箔族,王石自言有着游牧民族血统的他从小精力充沛、敢于应对挑战。

      “因为在大学里读了很多政治经济学的书,所以对产品、商品、价格、价值这些经济要素,早先认识了一步。”王石说,“后来读了很多历史研究的书,感觉很多结论都各有道理,但到了今天反而更迷惑了。也许历史总是由很多偶然性组成,所谓的经验都是在一次次否定再否定中得到积累。”

      1983年,不甘心机关工作的王石来到深圳特区发展公司,从此开始商场经历。那一年他33岁。王石做的第一笔生意是玉米贸易。“玉米一役”至今被很多年轻人视为认识王石、学习王石的经典教材。

      1983年8月,香港媒体报道称,鸡饲料中发现致癌物质,一时间,香港停吃鸡肉。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由此大量滞压。而正在深圳储备着大量玉米的王石可谓遇害不浅。不得已王石以拍卖方式对玉米进行清仓大甩卖。最后,王石赔了110万,除了刚刚赚来的40万,还有70万外债。

      整整睡了24个小时后,王石打点行装登上北去的火车,他的做法看起来很离奇,就是一次性在东北用低价收购了3万吨玉米。约定的付款方式是,货到深圳100天后付款。王石赌的只有一个,就是香港人早晚有一天要再吃鸡。

      就在满载玉米的大船到达深圳的前2天,香港辟谣称致癌物质与鸡饲料无关。当大包大包廉价收购来的玉米起落于港口时,王石说他看到了最美的蓝天白云。这一役,王石赚了300万。

      商场没有常胜的将军,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失败后不能及时反扑。玉米一役,王石天性中的经商禀赋初现端倪。

      王石今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也与当年的故事有关。为了能申请到一个计划外车皮,王石拿上两条烟来到笋岗北站货运主任家“行贿”。这位姚主任很痛快地答应了王石的要求,但没有收下两条烟。主任坦言,按当时的行情,两个车皮的好处费是200块钱,两条十块钱的烟只是行情的十分之一。那为什么帮助王石,只是看到王石是个想做事的人。

      这个故事似乎影响王石更加深远。到今天,王石仍然坚持万科不行贿,自己不行贿。他说,这是一种“假定的善意”原则。“当然,当社会潜规则日益恶化,万科的做法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大家都做你万科不做那算什么呢?但是我还是要不断地强调,为的是强调给万科的员工。当公司人多了,难免观念会出现分化,但他们一定要知道,这个社会应该扬什么,抑什么。”王石说。

      有人评价,万科的技术和规模很可能被别人超越,但王石给万科树立的正义、善良、简单、真诚的文化,是万科长久以来最大的核心价值。它可以令万科在遭遇巨大偶发危机后仍能获得包容和支持。这似乎有德善轮回的宿命意味,但在2008年的万科身上,确已成真。

      1988年,万科正式进入房地产市场。超过25%的利润项目不做,这是王石定下的另一个规矩。此后,王石在业内发起新住宅运动,住宅产业化等诸多新理念,万科的几何级增长与王石的登山故事都成为十年来房地产市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1998年开始,万科位列沪深上市房企第一名,直到今天……

      ■王石语录

      ●万科介意在规模上被同业超过吗?

      “当然介意!(笑)但如果这种超越是万科保证健康、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那我们接受。不过,罗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建议大家,计划长一点儿,风险少一点儿。”

      ● 万科接盘上海的倒楼项目,是怎样的考虑?

      “我们确实是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前,万科在广州做了第一个低收入家庭住宅,叫万汇楼。今年本就打算在上海做第二个,也已经提交了报告。但因为去年的地震,很多投资的重点放在了灾区,上海的这个项目一直没有正式启动。而倒楼的事件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希望尽些力。”

      ● 有人说王石个性比较强势,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行业,都有一种家长作风。您认同吗?

      “你看呢?(大笑)我不认为有,但可能有。”

      ● 很多企业家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企业家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很大的摩擦。您怎么处理这种摩擦?

      “没有摩擦就没有王石的价值。万科秉持道理与管理的底线原则:不行贿、制度化、团队化、简单化。从道德层面来说,万科的不行贿原则确实可能在和一种社会氛围对抗,但我们坚持“假定的善意”,也要时刻提醒员工,这个社会应该扬什么,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