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强有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并将继续影响着既有世界格局调整的进程中,要想摆脱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操纵和不公正盘剥,赢得应有的主动和平等公正地位,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公平与均衡,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就应当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全力争取主要商品的定价权。这要求尽快建立起国内和海外的商业营销网格体系,发展壮大自身的高层次市场组织形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
◎袁 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谁来决定价格,也就是定价权,似乎是经济学早就解决了的问题,却仍然是现实世界各方博弈争夺的重要权杖。按理,价格是由商品或服务的内在价值决定的。但这种内在价值的大小,依赖特定供求关系的对比,即相对稀缺性。而稀缺的相对程度总是就一定时空而言的。沙漠中的水,比宝石珍贵,古董老爷车,其价值也不是哪种新车所能比的。所以,价格最终还是有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过于求,被称为“买方市场”,价格被认为是由买方决定的。供不应求,被称为“卖方市场”,价格被认为是由卖方决定的。现实世界是这样的吗?未必!
即使从逻辑上讲,定价权到底在哪一方,也得看两方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某种商品生产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在供过应求时,定价权确实在买方,而且随着卖方竞争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否则,如果卖方高度垄断,即便出现供过于求,定价权也不在买方。相反,在卖方高度竞争而买方有限时,即使供不应求,定价权也可能在买方。
但逻辑并不是现实。尽管中国现在已是铁矿石等能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也是船舶制造和海运大国,更是一些低端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但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一般小商品,中国都没有多少定价权。
更成问题的是,定价权直接决定着中国国家利益、厂商和消费者利益的得失。由于不掌握定价权,无论是中国的原材料采购,还是一般加工产品的出口,都受到不公正对待。因此,无论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公平公正着想,定价权都应当努力争取。而且,中国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必须拥有部分商品的定价权。
如果某一地区不能生成一套定价机制,断不会拥有定价权。从一般商品交易的现货市场看,掌握营销网络和渠道是定价机制的核心构成内容。过去三十年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体,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国际营销网络并不掌握在中国厂商手中,而被动“接单生产”的厂商,不仅不可能拥有定价权,反而成为利益被盘剥者,大部分利润被作为中间环节的海外营销商所赚取。但如果认为仅仅掌握了营销网络,就可以自动拥有了定价权,在经济越来越金融化、金融越来越虚拟化的当代,则太过于天真。
尽管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金融交易可以操纵供求关系,至少会使供求关系脱离实体经济的真实所需。最初基于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良好愿望的远期与期货市场,现在看来,完全成了资本和流动性主导的市场。如果基础商品的真实供求者不能掌握足够量的资本,或者其交易力量小于投机者的力量,他们所企望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只能是一厢情愿。所以,对于一般参与者,商品期货几乎沦为零和游戏的投机市场,顶多是投机者的陪衬。但是,对拥有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的经济体,以及拥有大量资本足可操纵期货市场价格的机构而言,这一市场可不是零和游戏,且不说他们从中汲取了天量投机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借此强化了他们的定价权,增强了这些经济体及其机构在现货市场上的谈判权和交易能力。
在美元同黄金脱钩,全世界的货币纸质化后,为获取更大的投机利润和增强定价权,在发达经济体及其机构,商品期货市场到现今已退到次要位置,因为他们干脆通过对货币政策、金融资产及其衍生品的交易,来操纵全球定价机制和价格水平。
到2007年底,场外交易市场(OTC)上的衍生品交易构成中,商品期货交易仅占2%,其余全部是以利率、股指和汇率为基础对象的货币衍生工具交易。而掌控了货币及其衍生工具每年超过2000万亿的美元交易,不仅可以针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粮食等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垄断定价权,而且能够掌握全球所有商品价格。
这就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威力!如果将产品生产称为工业资本主义,称商品流通营销称为商业资本主义,那么,以货币及其衍生工具为经营内容的,则属于金融资本主义。谁占据了金融资本主义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包括定价权在内的经济操控中心的地位。
理论和历史都表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逐步再次强有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并将继续影响着既有世界格局调整的进程中,如果想要摆脱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操纵和不公正盘剥,赢得应有的主动和平等公正地位,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公平与均衡,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就应当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争取主要商品的定价权。为此,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尽快花大力气建立起国内和海外的商业营销网格体系,掌握营销渠道的自主性,逐步减轻以致最终消除对西方营销体系与渠道的依赖。
二,对于中国所需的主要大宗商品,应当在进一步大力发展境内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的过程中,促使其逐步国际化,并以此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自身的高层次市场组织形态,完善其运行机制。
三,在汲取这次美欧金融危机教训的同时,不能忽视西方金融市场应有的历史性积极作用,借此,应继续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尤其是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建立起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大规模聚积各种形式的资本,掌握有关国际货币秩序和经济运行的应有话语权和切实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