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行业·个股
  • A6:信息披露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81:信息披露
  • C182:信息披露
  • C183:信息披露
  • C184:信息披露
  • C185:信息披露
  • C186:信息披露
  • C187:信息披露
  • C188:信息披露
  • C189:信息披露
  • C190:信息披露
  • C191:信息披露
  • C192:信息披露
  • C193:信息披露
  • C194:信息披露
  • C195:信息披露
  • C196:信息披露
  • C197:信息披露
  • C198:信息披露
  • C199:信息披露
  • C200:信息披露
  • C201:信息披露
  • C202:信息披露
  • C203:信息披露
  • C204:信息披露
  • C205:信息披露
  • C206:信息披露
  • C207:信息披露
  • C208:信息披露
  • C209:信息披露
  • C210:信息披露
  • C211:信息披露
  • C212:信息披露
  • C213:信息披露
  • C214:信息披露
  • C215:信息披露
  • C216:信息披露
  • C217:信息披露
  • C218:信息披露
  • C219:信息披露
  • C220:信息披露
  •  
      2009 8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决策错误更多与情绪和心理有关——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三
    从房贷、Carpool说到医保改革——“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让企业每个岗位
    都充分活起来
    威尼斯商业共和国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决策错误更多与情绪和心理有关——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三
    2009年08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当·斯密显然承认,社会中的人会独立地思考、精明地计算、并不遗余力地追求自身利益,但斯密同时也承认,这种人是会经常犯错误的,并不能像后世的经济学那样假定,理性经济人只要给定充分信息就可以正确计算。人的决策错误很多时候与信息多少无关,而与自身的情绪和心理有关。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斯密觉得人很多时候过度自信了!其实,亚当·斯密先研究了人性的道德面(其实很多是心理层面),然后才研究自由市场的。或者说,斯密看待自由市场,一定是处于一个复杂社会的包围当中。而后世的经济学家不想看到这个包围的部分,仅仅喜欢看到里面的那点菜而已。即便是里面那点菜,也没有看全面。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的确给经济学家以巨大支持。由于人的心理可以简化为刺激——反应机制,因而各种阻碍最优化选择的因素都可以剔除,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复杂的经济决策就如同在演算各种各样的算术,万花筒般的各种可能结果中,经济学模型总是能告诉你,哪个才是最好的。而我们所处的讯息爆炸的社会,可以被经济学家拿捏成一台机器,决策者们驾驭它,仅仅需要随时调整一些技术参数而已。统治者是非常喜欢这种学说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机器,只要可以驾驭就行,只要这台机器能顺从自己的意志、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就行。

      由于经济学具备了讨好统治者的功能,也就逐步成长为显学,并成为权力中心的红人。当经济学可以帮助统治者从容地宏观调控的时候,即便事后发现这些宏观调控经常没太大用处,但依然符合在位者的政治利益,因而经济学家也就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荣誉。总统经济顾问、或者政府顾问之类的头衔、或者直接进入决策层,让经济学家处于巨大的光环之下。社会科学当中,还从来没有哪个学科能像经济学家那样成为明星的。经济学公认的祖师爷亚当·斯密当年在撰写《国富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通常称为《国富论》)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美好的结局。斯密当年想要探索的,只不过是一个有序社会的核心和基石,并没有设想经济学家有朝一日可以位列王侯将相。

      当今的经济学家之所以能够走上明星之路,关键是得益于对经济学原本拥有的心理学基础的抛弃。后来的经济学对于人性的看法和心理学的行为主义不谋而合,可能纯粹是一种巧合。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确给当时的经济学的成长以巨大支持,因为凡是引入复杂人性的努力都在当时的主流心理学中找不到足够证据,这反过来加强了经济学家对于理性经济人的自信。笔者在后文中将会交代,当时少数思想敏锐的经济学家其实也发现了经济学的罩门,无奈被严重简化的人性对于经济学模型化的努力是那么便捷,一直为经济学科学化奋斗的经济学家们,特别是年轻经济学家们,宁可无视少数智者所看待的真实人性,转而着迷于一种机器人般的理性经济人,硬是把经济学建构成了一种数学符号和公式堆积的大厦。即便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但至少经济学家们足以自得其乐了。

      但是,经济学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否会让祖师爷满意呢?理性经济人这个假定,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愿意归功于斯密,因为斯密在《国富论》中,生动完整地论证了一个人的理性自利追求,如何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社会!那只无比著名的“看不见的手”,也就是现在人们都熟悉的自由市场,之所以有序,之所以能够增进福利,就是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经济人。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错。经济学家已经能运用严格的数学模型来完整地给出证明。

      可我担心斯密本人不同意。斯密眼中的秩序,恐怕只和理性经济人有一部分关系。斯密真正关心的,应该是活生生的人如何形成了有秩序的社会,而这仅仅依靠自利的理性的决策是不够的。为什么我会如此猜测?道理很简单,后世的经济学家仅仅继承了斯密精神财产的一部分,而把作为根基的部分给丢掉了。那个根基就在于《道德情操论》。斯密先研究了人性的道德面(其实很多是心理层面),然后才研究自由市场的。或者说,斯密看待自由市场,一定是处于一个复杂社会的包围当中。而后世的经济学家不想看到这个包围的部分,仅仅喜欢看到里面的那点菜而已。即便是里面那点菜,也是没有看全面。

      斯密眼中的人仅仅是理性经济人吗?如果仔细阅读《国富论》,就会察觉未必如此。由于斯密在该书中一开始就重点分析市场的分工和交易,并实际上试图论证价格机制是如何实现有序的社会的,但他并没有给出“看不见的手”的人性基础。自利没错,那理性呢?斯密没有说。斯密没有专门分析一个社会中的人是如何做出经济决策的。为何他不说?因为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已经详细论证了人性问题,并已论证了复杂的人性与有序的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国富论》没必要再说了。

      斯密显然承认,社会中的人会独立地思考、精明地计算、并不遗余力地追求自身利益,但斯密同时也承认,这种人是会经常犯错误的,并不能像后来的经济学那样假定,理性经济人只要给定充分信息就可以正确计算。人的决策错误很多时候与信息多少无关,而与自身的情绪和心理有关。也许看过斯密的书的人会起来指责我了:《国富论》说到人的心理吗?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有!而且正是涉及单个人决策的时候,斯密回到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的思想脉络。在《国富论》第十章中,斯密说,“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才能总是过于自负”……“而大多数人,对损失的机会,作了过低的评价”。稍后又说,“轻视危险和奢望成功的心理,一生中以选择职业的青年时期最为活跃”。而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的分配。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斯密觉得人很多时候过度自信了!

      斯密一直说,工作的愉快和不愉快是影响收入分配的关键的两个因素之一。《国富论》第十章花了很大篇幅就是论证这一点。当然,斯密对于人性的完整看法,更多体现在其《道德情操论》中,关于这一点,下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