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行业·个股
  • A6:信息披露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81:信息披露
  • C182:信息披露
  • C183:信息披露
  • C184:信息披露
  • C185:信息披露
  • C186:信息披露
  • C187:信息披露
  • C188:信息披露
  • C189:信息披露
  • C190:信息披露
  • C191:信息披露
  • C192:信息披露
  • C193:信息披露
  • C194:信息披露
  • C195:信息披露
  • C196:信息披露
  • C197:信息披露
  • C198:信息披露
  • C199:信息披露
  • C200:信息披露
  • C201:信息披露
  • C202:信息披露
  • C203:信息披露
  • C204:信息披露
  • C205:信息披露
  • C206:信息披露
  • C207:信息披露
  • C208:信息披露
  • C209:信息披露
  • C210:信息披露
  • C211:信息披露
  • C212:信息披露
  • C213:信息披露
  • C214:信息披露
  • C215:信息披露
  • C216:信息披露
  • C217:信息披露
  • C218:信息披露
  • C219:信息披露
  • C220:信息披露
  •  
      2009 8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债券
    减产预期日盛 玉米期货创一年来新高
    铜价已成强弩之末
    马车接力赛
    汇市弥漫谨慎情绪
    “09株城投债”今起发行
    白糖期货发力大涨 市场关注产销数据
    更安全更有效率 央行欲推三方回购业务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铜价已成强弩之末
    2009年08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殷静波
      ⊙特约撰稿 殷静波    

      

      伴随着美元指数跌破关键支撑位和国际原油价格升至10个月来新高,国内外铜市在急速调整后,多头重拾信心,大有再创年内新高的趋势,伦铜持仓量再度回到26万余手的高位。对此,笔者认为,“国内经济复苏加快,外围经济体逐个见底”在铜价上已充分反映,流动性、通胀预期的炒作也开始降温,在没有重大利空或者利多消息面出台的情况下,铜价将以区间整理为主。

      进入传统的7月消费淡季之后,铜价金融属性明显盖过商品属性,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特征成为影响铜价的核心因素之一,而美元的区间弱势整理态势也决定了未来铜价难以像上半年那样走出单边上扬行情。从美国经济看,市场普遍认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活动总体向好的趋势正在形成,一旦步入增长的轨道,市场就会树立加息的预期,从而利好于美元。另一方面,双赤字依然是美元的“克星”,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加之二季度GDP数据显示美国复苏落后于欧洲日本,令美元大幅反弹的希望如昙花一现。

      诸多经济数据表明,通胀预期开始降温。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2.1%;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月率和年率均下降0.7%。美国7月CPI降幅是自1950年以来最大,欧元区CPI也连续第2个月下降,且降幅远大于此前预期,表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离通胀尚远。中国7月CPI和PPI双双为负,对通缩的担忧大于通胀。因此,通胀一段时间内对大宗商品(包括铜在内)价格影响有所减弱。

      供需方面,因套利贸易窗口的关闭和夏季需求的减缓,中国7月份精炼铜进口环比降低23%至29.2万吨,增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7月份国内铜下游消费增速也出现回落,7月份中国铜材产量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17.3%,上个月同比增幅为26.8%。沪铜库存量持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8万吨,为2007年7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同样反映了现货消费较为疲弱。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最新公布数据表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精炼铜的产量为742.5万吨,同期消费总量为757.5万吨,供给缺口为15万吨,小于去年同期的18.3万吨。

      在美国经济逐步见底而开始回暖之际,同属发达经济体的欧盟和日本等国经济更是出现增长,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在降低,基本金属需求有望被逐步拉动,铜价长期看好。不过,7月份后的铜价反季节上涨,更多是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使然,目前国内铜价与本轮经济危机发生前的价格已基本相当,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中国股市开始回调,流动性收缩的可能性在加大,铜价进一步上扬的空间有限,维持高位震荡将是主基调。(作者为东航期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