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圆桌
  • 8:信息披露
  • 9:半年报特刊
  • 10:半年报特刊
  • 11:半年报特刊
  • 12:半年报特刊
  • 13:上市公司
  • 14:产业·公司
  • 15:半年报数据
  • 16:半年报数据
  • 17:半年报数据
  • 18:半年报数据
  • 19:半年报数据
  • 20:半年报数据
  • 21:半年报数据
  • 22:半年报数据
  • 23:半年报数据
  • 24:半年报数据
  • 25:半年报数据
  • 26:半年报数据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聚焦半年报
  • B4:基金·聚焦半年报
  • B5: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6: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7:基金·基金投资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投资基金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8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基金·基金投资
    震荡,不只是指数
    “好消息”
    学习刺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学习刺猬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泰金马稳健基金经理 程洲
      国泰金马稳健基金经理 程洲
      有一则关于狐狸和刺猬的寓言。狐狸油腔滑调,诡计多端,绞尽无数脑汁,伺机偷袭毫不起眼的刺猬。每当刺猬出外觅食,总是一摇一摆的样子,对于狐狸也没特意防范,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要是遇到狐狸袭击,它就立刻蜷缩成一个长满尖刺的小球,最后狐狸无可奈何地退回森林。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但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刺猬却总是屡战屡胜。古希腊诗人阿奇洛科斯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了一句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像巴菲特、格罗斯这样的伟大投资者们则已认识到,积累长期的财富需要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避免自我毁灭的投资者行为,要保持像刺猬一样的专注和耐心。

      8月的股市临近尾声,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调整。偶然中透着必然,对于近一阶段市场出现的下跌,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不管是宏观数据抑或是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都使得市场自发性的调整难以避免。

      首先是最近相关宏观数据的反复,这也与前段时间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复苏的预期过于乐观不无关系。我们注意到最新的投资数据已从最高点往下落,可见宏观经济实际复苏的步伐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快,过快上涨的市场的确有修正的需求。

      宏观数据是一方面,资金供需关系的失衡又是近一阶段调整的另一重要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央行对于货币政策从宽松至微调的表态,这至少决定了在信贷方面,资金供给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缩迹象;另一方面,股价的不断抬高以及市场IPO的重启对于资金的需求却在不断扩大。

      此消彼长,决定市场短期走势的资金供需关系在3500点时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出现了拐点。

      如果看清了以上宏观经济以及资金供求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就不难理解近一阶段股市的调整了。也正是提前发现了这些股市上涨背后的隐患,我们管理的国泰金马稳健基金在前期做了一定幅度的减仓和调仓,这使得我们对于这次下跌显得比较从容。

      仅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点位依然处于合理状态。但数据是变化的,估值也是动态的。如果消费、企业投资等数据持续回升,市场趋势仍旧会是向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趋势向上将来自于对企业盈利预期的上调而不是估值的上调。不同的理解对于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有所区别,就像6月份的2800点和现在2800点,虽然点位一样,但构成股指的股价结构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金马稳健基金在实际操作中已将前期重仓的煤炭、有色等领涨行业逐步转换成食品、港口运输等业绩较为稳定的行业,毕竟经济复苏的过程是缓慢的,而如何在现阶段寻找下跌过程中被错杀的上市公司,就要求基金经理有时间多出去走走,调研一下,将未来增长看得清的上市公司重新买回来。

      投资是件复杂的事情,在目前震荡市的格局中,指数基金最好的时光也许已经过去,市场结构性的机会将更加考验主动型基金经理的选股和对趋势判断的能力。关键的问题是要保持自己对投资的专注,当我们面临投资决策的十字路口时,像巴菲特一样运用刺猬的精神,以纪律、耐心去应对变化无常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