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央票发行规模,拉长资金回笼期限,央行在公开市场中的操作有所微调。但是市场资金面并未因此受到更多的压力,货币市场仍有大量机构“吆喝”着要融出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微调
本周公开市场将有高达2820亿元规模的资金到期,但央行的回笼力度显然也不会太小。今日,1年期央票的发行量就将达到850亿元,是这一品种自7月重启以来的最大单笔发行规模。
这一操作似乎延续了央行在8月份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松紧尺度。8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资金120亿元,相比于之前5-7月份每月均净投放超千亿元资金的操作,资金释放量大幅萎缩。
除了发行规模的膨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的期限事实上也在无形中拉长。
国海证券分析师李杰明指出,最近央行进行的1个月期资金回笼比例在逐步下降,转而倾向于进行更长期限的回笼,公开市场操作期限结构调整迹象比较明显。
从具体数据来看,冻结期限在1个月以上的资金比例在今年5月和6月份时约为50%,但是到了7、8月份,这一比例分别已经达到了62.3%和64.7%。这种变化一方面来自于1年期央票的重启作用,同时3个月期央票的发行量在7月底之后大幅增加也客观上拉长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均回笼期限。
李杰明认为:“如果说前期公开市场操作的重点在于借助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上升提高货币市场整体利率水平,那么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普遍走稳,下阶段的重点将很可能在于量和期限结构的调整上。”
他还预计,未来几个月公开市场操作仍然将以发行3个月和1年期的央票为主,甚至不排除3年期央票发行重启的可能。因为近期市场对于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产生预期,而从政策力度上看,3年期央票介于1年期央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间,预计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力度的逐步加大,3年期央票有望重启,而且会先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资金面依然宽裕
虽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已经在有所微调,但是市场的资金面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依然保持充裕。
一位银行交易员称,没看到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有太大变化,回购利率仍保持低位运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行仍然保持了资金的净投放,同时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这将有助于银行的投资结构从信贷资产向债券等投资转移,会增加债市资金供应。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提醒,银行信贷投放规模的下降虽然会有助于增加其在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力度,但是贷款的下降也意味着银行派生存款的缩水,因而不能保证会向债券市场供应足够的资金“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