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消弭内幕交易
    机制仍有空白点
    成品油改革方向:更多调整更少补贴
    房价飙高 车屋行俏
    政府力量的边界
    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不见的手”还须依赖一个前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不见的手”还须依赖一个前提
    2009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周业安
    ——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四  

        经济学家们梦想着经济学也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来演绎出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这种科学化的梦想断送了原本复杂的人性。这也直接导致了经济学后来对于社会经济现象理解的窘境。早期经济学科学化的努力相当于把亚当·斯密的思想人为地割裂开来,在这些学者眼中,经济活动似乎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斯密论述了自由市场的本质,“看不见的手”说明,人类社会可以像蜜蜂社会那样,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利益,某一天猛一抬头,突然发现,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原本就存在着。这样说起来,其实社会秩序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条件,只要每个人能够自由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都能最大程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即可。这也是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所给出的画面。

      当然,假如人类社会真的如曼德维尔所描述的那样,也就不需要玉皇大帝、阎王和如来佛了。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非常有意思地设计了三个最高权威:掌管奖励的玉帝,假如你一生没有做亏心事,就能够上天堂;掌管惩罚的阎王,假如你做了坏事,就会下地狱;还有一个如来佛。这个如来佛最有意思。按道理说,有了玉帝的奖励和阎王的惩罚,也就不需要如来佛了,为何还会有这么一个权威?其实大家仔细看神话故事就知道,玉帝和阎王虽然贵为最高权威,却常常存在私心,这个私心会让社会变得不公平,因而必须有最后一个完全无私的佛祖来平衡三界的冲突。这大概就是宗教的关键作用。和西方类似,西方的上帝也被看成是无私的,因而可以成为世俗的人的心灵归宿。

      那么,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就不要这个最后的无私的权威吗?的确如此,早期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国富论》思想单独拿出来,就是假定了看不见的手已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也正是极端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奉行的信念。然而也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自由市场机制备受责难,其中来自马克思以及追随者的责难最为激进。这些责难很简单,资本家的自利追求往往会损害工人的利益,何来和谐呢?机会均等常常只停留在理论上,在现实中,机会几乎永远都不会均等。先天禀赋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后天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机会,而两者最终会导致当事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差异,进而导致结果(比如财富、地位等)的差异。如果这种结果差异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就意味着人的等级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也就无所谓人的平等可言。按通常的说法,就是大家都要认命。这个认命是维护有差别的人类社会的关键。

      问题在于,仅仅依靠认命,来实现社会秩序显然是不够的。处于低等的人一旦不认命,必然会引发剧烈的社会冲突。来自激进经济学的批评使得自由主义经济学显得有点尴尬。自由市场所依靠的佛祖在哪?后来的一些学者把这个佛祖称之为法律,觉得通过法治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其实这个法治也就是阎王,并不是真正的佛祖,也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很显然,后来的自由主义者其实并没有完整理解斯密的思想。

      那么,在亚当·斯密那儿,社会秩序是如何得以维护的呢?其实只要把斯密的两本巨著结合起来看,就可以明白。

      如果说斯密的《国富论》诠释了自由市场,那么其《道德情操论》就诠释了市场背后的社会。如果说自由市场是通过“看不见的手”引导理性经济人达到和谐,那么这种结果的实现必须依赖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秩序。斯密的社会秩序并不依赖佛祖,而是依赖社会中每个人的内心:“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的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

      后来的科学研究表明,斯密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人类进化和同情心有莫大关系。当远古时代地球上出现了多种类猿人或者类人猿竞争时,直到直立人出现才有了转机。而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个转机恰恰在于直立人具备了一种现代人类所具有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同情心!注意,这正是斯密所强调的关键因素!同情心对人类的进化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有了这种心理,人类才得以进化出团结和协作机制,才得以形成合作的倾向,才能够逐步演化出合作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也才最终演化出社会秩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