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消弭内幕交易
    机制仍有空白点
    成品油改革方向:更多调整更少补贴
    房价飙高 车屋行俏
    政府力量的边界
    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不见的手”还须依赖一个前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
    2009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明浩
    ——新股发行四大改革措施两月实践回眸  

        ⊙周明浩

      

      新股恢复发行已经两个多月了。新股发行改革的成效如何,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照6月推出的四大措施,笔者试作一简略分析。

      在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方面,人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普遍提高,由以前的不到30倍上升到35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50多倍。但显然市场化的价格形成不能等同于高价发行,而是在买卖双方在相对平衡的约束下形成价格博弈,最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由于此次新股恢复发行时,正值股指迅猛上涨之际,新股发行基本上还是卖方市场,对发行人、承销商和保荐人来说还毫无约束可言。在实际的询价和申购过程中,往往是保荐人拿出询价参考范围,各机构按照上限报价,惟恐认购不到。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高发行价,二级市场不仅照单全收,而且上市首日涨幅还不小。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不能想当然就下定论说这一措施完全失败。市场会给予最合理的答复。这不,上证指数从高点调整了20%多,光大证券就已向发行价靠拢了。以笔者之见,在下行市道中,新股不败的神话就有可能被打破,一级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会趋于平衡,价格博弈的局面会最终形成。因此,在目前阶段,只要管理层不人为暂停新股发行,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就一定能够出现,那些只会照上限价申购的机构也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的措施。不但网上中签率提高了,而且在中国建筑和光大证券发行时,网上初步中签率高于网下配售比例,需要网上向网下回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也可以说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但遗憾的是,在回拨过程中,新股发行方未能突破老框框,仍然偏向网下机构投资者,保证网下配售比例高于网上中签率。这在以前还说得通,现在网上有了申购上限,网下再以三个月禁售期为由来要求保证配售比例就显得没有道理了。笔者以为,按照改革网上中小投资者倾斜的精神,在设计回拨条款时,应该实行对等原则。

      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不超过1%。的上限,体现了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改革原则,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托公司滥开账户。幸亏管理层这次果断出手,否则这一措施将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对于信托公司,不管其目前或将来有多少个账户,只能让它使用一个合格账户在网上申购新股,这样就能有效减少信托公司滥开账户的冲动。另外,由于只有不超过上限而无下限,发行人和承销商在决定申购上限时自由裁量权太大,有时会变得比较随意,少有合理可言。比如,目前大部分发行使用去尾法,将申购上限精确到万股。在某些极小盘股发行时,将申购上限随意定为5000股。为规范发行程序,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利益,笔者建议,有必要硬性规定只准1%。上限并精确到千股。

      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提示所有参与人明晰市场风险。在“新股不败”的神话尚未打破的市场中,要投资者接受认购新股有风险的事实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阶段,抑制新股上市首日暴炒应该说是一个较好的举措,但在具体方法上应力求全面、完整、客观,按规则办事,否则只能事倍功半。万马电缆就是很好的例子。应该说,万马电缆是这两个月上市的新股中表现比较成功的,但交易所在提示风险中却只讲桂林三金、家润多等股票如何使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却回避了万马电缆,这样做,恐怕只能使投资者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抑制新股上市首日暴炒,沪深两个交易所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在实践中也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按规则办事完全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风险是股市中客观存在的,通过市场的熏陶,投资者会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而通过人为制造风险来让投资者感悟,投资者永远不会成熟起来。

      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取得了一些预想的成果,有的方面也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尽快拿出对策去解决、去完善。(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