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发问的是,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和产能过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认了多种要素分配的合理性,随之大力倡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此后又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国退民进”的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方针和战略在最近的六七年时间里如何演变为“国进民退”的计划复归模式?从下述例子中,笔者以为似可窥一斑。
据报道,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山东钢铁集团和日照钢铁早些时候签订了重组意向书,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拟收购民营的日照钢铁三分之二的股份,由山钢集团重组日照钢铁。山钢集团是一家新成立的集团公司,2008年3月,由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七的山东济南钢铁集团和莱芜钢铁集团重组而成,由山东省政府控股。按照产能衡量,山东钢铁集团目前是全球排名第九大的钢铁制造商。
今年上半年,在许多国有钢厂亏损之际,日照钢铁盈利18亿元人民币,在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日照钢铁的多数股权所有人杜双华名列第二。为避免被山钢集团收购,他尽了很大的努力。据香港媒体报道,杜双华将日照钢铁大约30%的股份低价转让给了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
根据山钢集团的说法,重组日照钢铁完成后,山钢集团将得以加速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如果济钢和莱钢各自完成整体上市,那么整合而成的山钢集团也将借势整体上市,变成一家A股超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山钢集团将向日照钢铁注入160亿元人民币新资本,换取其三分之二的股份,剩余的股份由杜双华及其香港上市的新合作伙伴共同持有。实际上,按产能衡量规模为日照钢铁3倍的山钢集团,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之后,仅今年上半年合计亏损约13亿元。据《胡润百富榜》的保守估计,去年底日照钢铁价值约300亿元人民币,但山钢集团的投资报告却将该公司估价为80亿元左右。
政府的力量只能让经济止跌,而经济复苏和长远的发展,则必须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靠社会投资而非政府集中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目前的金融体制环境对国企更为有利,这是造成 “国进民退”之现象的主要因素。
另有民营企业家抱怨说:我们在银行的信贷记录很好,却贷不到款。经济危机来了,国有企业有保障,而民营企业将难以生存。政府出台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比重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类,居首位的是铁路建设投资,这是否会强化铁路部门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格局?另外国电在做硅材料,华能和大唐也想进入风机,如果他们建立起制造能力,那将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垄断。民营企业报价再低也得不到机会了,这样国内能源市场的开放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危机来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来救急是可以的,但长期来看,这并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又在恢复“跑部钱进”,让我们想起了20年前的现象,感觉非常不好。按照以自由竞争为基调的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短期或长期动态变化而达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范围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国在经历40多年的艰难摸索与痛苦抉择之后,才于1992年正式确定了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中国国民为此道路的确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和漫长的等待。
如果坚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产能过剩自然可以消解,只有计划权力的崇拜者和受益者才会不顾企业亏损地盲目扩张。“国进民退”的强力干预究竟给谁带来利益?经济运行实践和历史记录将会给出清晰的答案。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