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消弭内幕交易
    机制仍有空白点
    成品油改革方向:更多调整更少补贴
    房价飙高 车屋行俏
    政府力量的边界
    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不见的手”还须依赖一个前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品油改革方向:更多调整更少补贴
    2009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王福重
      价格稳定的基础,是价格是真正的市场价格,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把价格稳定等同于低价格,则是错误的。原油是会被耗竭的资源,从长期看,原油价格将是缓慢上升的。所以,社会各方应该习惯于油价的调整。经过30年的改革,社会和公众对于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早已今非昔比。管理部门如果顾忌太多,可能贻误改革时机。

      发改委前天突然宣布上调成品油价格。这一招看起来很高明,比如产生了打击“囤积居奇”的效果。不过终究是慢了半拍,令市场各方都有些失望。本来,已经有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也已具雏形。而所谓机制,就是一旦条件适合,就自动起作用的东西。几天前,按照国际市场原油价格22日移动平均价格偏离4%即可上调的标准,成品油价格调整的窗口就已显现,人们在心理上,包括行动上,都做好了上调的准备,就等涨价这只“靴子”落地了。可是,它偏偏没落地,于是,各种猜测满天飞,诸如抠字眼、减少调价频率以维护市场稳定,消除通胀预期等等。

      原油和成品油市场价格的形成,有其特殊性。首先,国内原油自给能力不够,对原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需要通过进口满足,如果国际油价或者进口价格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势在必调。其次,国内成品油市场高度垄断。成品油价格的涨跌,严格来说,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与各方博弈的结果,而且更多取决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态度。

      原油的均衡价格,只有一个标准,即国际市场价格。国内成油品价格必须以此为标准来调整,脱离这个标准,都会降低市场效率,并引发走私这种极端的市场调整行为。如十几年前,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就引发了成品油走私的狂潮。

      长期以来,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是管理部门的基本思路。的确,成品油价格是基础价格,对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影响。但价格稳定的基础,是价格是真正的市场价格,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把价格稳定等同于低价格,则是错误的。成品油的低价格,意味着整个社会为成品油消费所实际支付的代价,低于应付出的代价,本来稀缺的资源由于低价格被过度消费、浪费掉了。

      眼下,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是世界上原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这个趋势将随着汽车进一步进入家庭等因素,将继续保持下去。如果价格被人为控制,低于均衡价格,养成美国人那种大手大脚的习惯,那么,恐怕全世界的油都不够中国使用。这是万万不能出现的局面。

      涨价,当然对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利。不过,这两巨头如果盈利了,就要上缴财政(至少理论上如此);亏损了,则可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所以,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否,与自身利益并不特别密切,而且如果不涨或者慢涨价,还可较少受到社会各方的指责,所以,两巨头至少没有涨价的主动性。但问题在于,自身利益有了保障的垄断者,也没有了积极性保障消费者用油的安全可靠。从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应该重新理解“关系国计民生”,不能把什么都纳入“国计民生”这个筐。是垄断能保证国计民生,还是适度放开,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运用全社会的智慧,通过竞争,更能保证国计民生?

      一涨价就补贴,也是传统的思路。成品油涨价,肯定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个成本,应该由全社会承担。补贴,实际上是对市场作用的“反动”,越少越好,没有最好。比如,对于出租车的补贴,就没有必要。补贴出租车公司,就是补贴打车的人,似乎没有道理。 如果是为了保证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则完全可以通过听证,调整出租车价格。如果出租车业竞争比较充分,涨价的部分成本,就可以消化掉。补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公平,所以,补贴的接受者,应该仅限于社会最贫困的人群。否则,成品油价格改革的价值何在?

      原油的价格变动,是有规律的。原油是会被耗竭的资源,从长期看,可耗竭的原油价格将是缓慢上升的。从短期看,原油价格取决于利率水平(即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否开采原油,取决于获利与否。如果投入资金,把原油开采出来出售的获利,比把资金存到银行利息更多,就会有人开采,否则,不如继续把资金放在银行升息合适。如果考虑到原油开采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结论就是:短期原油价格必然与利率变动同向。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原油价格,这也是油价巨变的根本原因之一。不过,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受到多种抑制力量的约束,其长期趋势,还是稳定的。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原先预料美元将大幅贬值的情况,没有出现,就是明证。

      所以,社会应该习惯于油价的调整。在美国,加油站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变,每个加油站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这背后,就是在把涨价成本社会化,也是在运用全社会的智慧来保证用油安全。

      管理部门,常常担心社会和公众的承受能力不够,因此想尽办法减少震荡。可是,经过30年的改革,社会和公众对于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也许问题刚好相反,是管理部门对公众的承受能力估计不足,而顾忌太多,结果可能贻误了改革的时机。这次油价没有调整,人们多有抱怨,就是一个提醒。既然社会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那就不妨让成品油价格变动的频率再高些,同时,垄断和补贴再少些吧。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