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管理层一方面通过调节公募基金发售和供应节奏来调节资金水龙头的流量,另一方面通过调控股市供求关系,力求在维持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股市融资并引入到投资领域,以扭转上半年政府投资在“保增长”中唱独角戏局面。这些举措当然能产生一定作用,对于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有其意义,但笔者想补充的是,把股市做大做强,让股市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中发挥应有作用,下苦功夫大力完善市场深层次的健康机制,特别是公司结构治理、基金治理、中介机构诚信等等,恐怕更重要、更急迫。
的确,依赖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来推项目建设,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现象甚至因此产生系统性风险,但目前通过股市直接融资其资金使用效率其实未必就能好到哪里去。由于在公司治理中“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难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投向既缺少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约束,而股民和社会想监督也还缺乏相应机制,因此并不能指望这些融资的使用都中规中矩,上市公司盲目投资招致巨额损失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公司把融资变相投资股市甚至投资金融衍生品进而导致巨亏,其资金使用效率根本无法与民间投资相比,甚至比政府投资还低,只不过这些风险由股民来扛罢了。
依靠调控供求关系来做大股市的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截至7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3亿户,其中有效账户多达1.1278亿户,基金账户数为2983.36万,以每一账户平均对应三口之家计,财富与股市涨落有实际关联的人数可能超过4亿人,我国直接或间接参与股票投资的人口比例已不算太低,还能挖掘的潜力或者已有限。
由于股市机制不完善,单纯靠调控供求关系做大股市的这块“大蛋糕”,也可能品质难保。市场逐步做大,主要是由于股民资金年复一年的追加投入所致,目前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5万亿元,而伴随市场逐渐成长起来的现金奶牛式的上市公司仍属凤毛麟角。股票现在得以维持较高估值水平,主要得益以改革开放以来富民政策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巨大积累,既然股票投资作为一种资产配置,民众将来就有可能兑现这些资产用于消费和生活,如果股市不尽快增强其自身造血机能,那么因为缺乏现金回报能力,在众多民众需要抽资消费股市这块“大蛋糕”时,就将造成市场的巨大波动。
从今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流动性,人们越来越关心货币政策走向。说白了,人们关心的是未来股票供给与资金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放任“人造”流动性淹没市场并由其主宰决定股市估值水平,而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弃置一旁、不注重股市健康机制的培育,那就背离了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个初衷。反之,如果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效能和公司赢利能力整体提高,追求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的资金会不请自来,在公司真金白银红利的感召下自会推生创造出流动性,这样的股价上涨才是市场自发行为,才是可靠的,值得去追求的。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人员,现居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