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晶 ○编辑 朱绍勇 孙忠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券商集合理财因迎来诸多制度性突破,而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但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其他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自身或还需“补课”三年,实质性大发展尚需时日。
今年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发展迎来了多项突破。自去年底以来管理层对集合理财的审批加速,各类产品快速扩容;有关电子合同的问题在广泛征求券商意见后,也伴随相关指引的出台进入施行的读秒阶段;面对基金“一对多”的挑战,小“集合”产品创新模式正被反复讨论而趋于成熟,股权投资的创新尝试正在业内呼之欲出;新集合理财产品取消存续期和规模上的限制,券商可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新的政策又极大拓展了未来集合理财的发展空间。
券商集合理财虽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审视券商集合理财自身的发展现状,在取得这些制度性突破后,券商集合理财并非能就此与基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上海一位券商资产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近几年综合表现,券商集合理财平均业绩并不输于基金,表现较好的集合理财在与基金一起排名时也排名居前。但事实上,集合理财至少还需要三年的时间‘补课’,才能真正赶上基金。”
相比基金,券商集合理财更显得“非主流”,缺失2006年、2007年牛市的积累,“集合理财现在的发展阶段更类似于2003年、2004年时的基金。”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基金凭借“先发优势”已建立的品牌效应、良好口碑,集合理财还需要“打底子”。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券商发展集合理财业务对人才等资源的占有仍整体落后于基金。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券商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远大于其产出,虽然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重视这块业务,但相比经纪、自营等传统业务,能在资源配置上大力倾斜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并不多。
目前,资产管理业务一线券商与一线基金公司相比,在投研人力等方面的差距也相当明显。这位人士补充道,“资产管理业务关键靠人才、靠班底,如果券商还要发展资产管理子公司,人力资源的瓶颈还会更加明显。”虽然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可倚靠经纪业务的营销团队,但与基金强大的营销实力相比,仍然可望而不可及。
与基金不同,作为类似私募的产品法律地位,券商集合理财被监管层要求不能做宣传;在购买门槛上,主要投资股市的集合理财产品10万元起买,客户群相对有限。市场人士认为,券商集合理财未来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其设计灵活性的开拓。
“新政策给券商集合理财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形成了一种推动力,但券商集合理财自身的发展仍需要时间和过程。”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当单个券商集合理财的规模突破百亿元、真正的“明星集合理财”诞生之时,券商集合理财业务或许才真正进入与基金齐头并进的阶段,这个“补课”的过程或许还需要三至五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