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公布8月份经济数据的日子愈来愈近了。最近,市场人士、研究资讯机构及关注中国经济走势的各方,莫不对此高度关注。在一系列经济指标中,货币信贷数据受到的关注度无疑是最高的。尤其是8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对于货币政策微调的认识及其对市场和实体经济影响的评估,起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
一是货币政策为什么选择现在进行微调并回归“适度宽松”本义。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选择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之后即着手“微调”,是综合考量之后相机抉择的结果。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时,GDP同比增长仅6.1%,当时经济下行的风险仍不可测,在这一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是必要的,即便在执行上有些矫枉过正,出现极度宽松的局面也情有可原。但在经济企稳之后(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不设防的货币政策已是弊远大于利。首先,货币信贷的天量增长带来的只是投资“单引擎”驱动的经济复苏。其次,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多的流动性极易催生资产市场泡沫,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助长资产市场投机行为,催生资产泡沫。
二是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是否等同于流动性收紧。首先,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回归真正“适度”,会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由于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央政府保增长的目标并未发生改变,只不过从上半年突出“保增长”开始转向保增长和调结构并重,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政策之所以是“微调”,就意味着动作不会过大,以免造成资产市场波动;同理,信贷若急剧萎缩,自然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稳定恢复。第二,货币政策的高点已过,并不代表流动性的拐点来临,下半年流动性仍然充裕。
三是回归“适度宽松”本义的货币政策与上半年相比会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下半年的货币信贷指标除了在数量上减少、在增速上回落之外,信贷政策更多体现的是结构上的变化。仅就信贷数据本身来说,票据融资数量将大幅减少,甚至是负增长,而居民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将增加,中长期贷款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企业户的短期贷款也将开始增长。
(作者单位:银河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