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专栏
    再融资,请再慎重些
    这次,世界靠什么最终避免了大萧条?
    为调控楼市定个“锚”顺天理合民心
    到底谁家的产能过剩
    联想今天正需要一点“海盗”精神
    四分之三农作物已消失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到底谁家的产能过剩
    2009年09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中伟
      赵中伟

      国务院近日提出,要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在每个经济周期中,经过繁荣阶段后,总会出现产能过剩。而对中国经济而言,产能过剩与投资率偏好有直接关系。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大量投资维持。在本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的产能过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调整经济结构、抑制产能过剩的进程突然中断,转而采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致使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愈加突出。在历次经济周期中,抑制产能过剩,中国政府主要诉诸行政手段。所以,此次国务院提出抑制产能过剩后,有关企业不免担心,谁将成为抑制产能过剩的对象。

      那么,到底是谁家的产能过剩?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厘清产能过剩的涵义。

      在不同的表述中,过剩产能往往与落后产能替代使用。于是,我们可以引申出,过剩产能是与技术水平相关的,技术水平落后的产能应该属于过剩产能。国务院的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发展方向,既优化了经济结构,又能够由市场力量自发完成。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市场需要与高新技术取向并不总是吻合。例如,当前在钢铁行业中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表现为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的市场需求强劲,而技术水平高的热轧卷板等板材的市场需求低迷。因而,钢铁行业中的结构性过剩又被称为高水平过剩。在钢铁行业中,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背离。建筑钢材的生产技术水平虽然低,但是得益于4万亿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量上马,近期房地产市场回暖,市场需求上升,一些生产企业甚至有新上建筑钢材生产线的计划。近年来,我国集中上马了许多板材生产项目,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板材的主要买方造船业订单大幅下滑,同时,4万亿投资计划对板材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小,所以板材的产能过剩较建筑钢材更加严重。如此看来,以技术水平作为过剩产能的标准,难免有“一刀切”之嫌,而以市场需求作为标准,似乎更符合过剩产能的实质。

      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应该具有低成本的特征,因此,成本也理应成为过剩产能的考量因素。说到成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似乎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国有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往往导致高成本。首先,国有企业的建设成本高,除生产线外,还在办公楼、非经营设施、非主业方面大量投资;其次,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管理费用高和人工成本是国有企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稳定就业的政治责任;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并购方国有企业往往需要接收被并购方国有企业的职工;技术设备更新意味着技术代替人工。对民营企业而言,上述高成本因素,民营企业大多可以避免。同时,民营企业往往积极致力于寻求各种办法降低成本。例如,沙钢集团采用柔性生产流程,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多种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短时间内改装生产线,完成生产品种的转换。这种柔性生产方式,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大大降低了成本。显然,在生产成本方面,民营企业往往处于上风。

      厘清产能过剩的涵义,实质上是界定抑制产能过剩的对象。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看,对象自然明了。而从技术水平的角度看,抑制的对象则指向民营企业,因为在钢铁、水泥产业的低端产能,多属于民营企业。

      在当前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投资,对于延续政府投资衰减后的增长动力、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究竟如何抑制过剩产能,将对民营企业产生强烈的信号意义。笔者以为,这应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谨慎操作,维护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确保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