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专栏
    再融资,请再慎重些
    这次,世界靠什么最终避免了大萧条?
    为调控楼市定个“锚”顺天理合民心
    到底谁家的产能过剩
    联想今天正需要一点“海盗”精神
    四分之三农作物已消失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融资,请再慎重些
    2009年09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在8月沪深股市的急挫行情中,一大批刚实施再融资计划的股票破发了,另外还有更多已推出了再融资计划的股票,股价也跌破了预案中的发行价。与之对应的是,两市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情也并不高,凡有再融资计划推出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走势往往就不理想。如果说IPO在市场上现在还颇受追捧,那么再融资则正受到严峻挑战。

      就股权理论来说,再融资的确是不那么受欢迎的。因为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而再融资却是追加投资的行为,如果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看好的话,老股东当然不愿意再加大投资。当然,再融资也可以是面向股东进行,但这又会稀释老股东的股权,因此一般来说,他们也未必希望这样做。在海外市场,企业IPO比较多,但是再融资的不多,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当然,沪深股市有其自身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再融资,特别是单纯面向老股东配股,曾颇受欢迎。其原因无非是通常配股价要比股票市价低一点,这样参与配股的老股东就有机会买到相对价格比较低的股票,从而降低持股成本,在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中能取得较为主动的地位。记得在十多年前,低价配股一度还被作为股市的利多政策推出,当时有人就把这种做法称之为“补偿性配股”。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恐怕不能认为是规范的,因此后来也就基本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再融资方法是增发。增发又分为非公开与公开两种,前者是向数量有限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老股东基本不参与;而公开增发,通常老股东拥有一部分优先认股权。根据目前的规定,增发价一般是相关股票市价的9折左右。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一面引入新投资者,另外则尽可能地维护老股东利益。不过,在具体实践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管发行价怎么定,相对市价总有所折价,这就让老股东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凡是听到有股票要增发,老股东总要担心股权被摊薄,还害怕增发部分上市以后会冲击股价。另外,由于程序上的原因,通常从通过方案到增发部分上市,需要较长时间,而在这期间相关股价如果波动较大,那就很可能出现增发股票被破发的局面。有时候,甚至增发还没有开始,公布的增发价就已落在了市价之下。这种局面,在近几年已比较多见。

      从上市公司企业运行的角度来说,要求再融资很合理,这本身就是其选择上市的一个因素。譬如现在的银行股,在遭遇资本金不足的时候,必然会考虑股权融资。但是,从股权理论来上说,老股东通常又是不愿意企业再融资,尤其是那些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且可以说,是市场的一个深层次矛盾。而从现状来看,再融资的难题,还不仅仅是新股东与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客观上,由于再融资在本质上是高强度的扩容行为,它的大规模展开,还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成为引发股市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2008年,中国平安推出上千亿元增发预案对当时股市的冲击,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而8月两市急挫时,一批大型企业提出再融资计划,至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上市公司乃至中介机构,此刻都应该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对于再融资,一定要做具体分析。虽然其积极作用是客观的,但从股权理论到市场实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负面因素,这是万不能小看的。在市场走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再融资,请再慎重些。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