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和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策划的《上海滩1979-2009》大型艺术回顾展终于在历时一年的艰辛劳作之后,在位于上海局门路436号的一个全新艺术园区内隆重开幕,近50位上海本土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再现了这30年来他们在上海当代艺术历程中的所作出的贡献和影响。
有影响有贡献是选择重点
上海的艺术群体很早就是非常活跃的艺术实验启动者,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海滩1979-2009》回顾了从1979年仇德树创建“草草社”开始至今的上海当代艺术30年实践历程。这30年来上海艺术界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包容但又极具个人色彩,注重自我意识。这也是一直以来,上海当代艺术虽然在各个时期都不乏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重要艺术群体和艺术人物,却始终无法聚集并完整呈现的原因。在上海学习并生活了近10年的塞尔维亚籍艺术策展人比利安娜抛开一切质疑,以她独有的学术梳理方式和诚恳的态度历时一年多完成了她重现上海这30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重要篇章的理想。
参展艺术家中既有出生上海也有之后才移居上海并工作生活于此的;既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事艺术创作并至今的知名艺术家;也有曾经具有重要影响现今依然默默坚持创作只是鲜少露面的一群执着者;还有已退出艺术领域却曾创作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作品的昔日重要人物。她告诉记者,对于纳入这次展览艺术家的选择主要从两条线索去考量:一是以上海这30年来发生的重要当代艺术大展;另一个则是艺术家具有历史代表性或影响力的作品。在做了大量功课之后,比利安娜对艺术家进行访谈,获得许多重要但又不为人所知或被记忆的艺术家名单和昔日场景资料,展览的雏形由此形成。
出版物留下记忆和精彩
比利安娜告诉记者,为避免传统回顾展的模式,她抛却了文献式的展出,完全以呈现昔日作品的原样为主导。为寻找到昔日那些具有代表性作品,她得到了诸多艺术家的支持和配合。每位艺术家都有近5-6件作品得以展出,其中既有代表艺术家早期或重要转折点又或有象征意义的代表作品;有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装置艺术作品;也有因当时的创作条件、技术手段和保存条件有限而导致无法留存,艺术家现在通过使用新的制作条件尽量真实还原昔日原态的装置作品;有采用当年的作品创作形式,以今天的现实作为创作素材,创作出反映当下社会背景及人物现状的作品;也有个人艺术文献和艺术作品的同时展出;还有部分艺术家则提供了最新创作的作品。
值得关注的是,随同本次展览还将诞生一本重要出版物,即比利安娜对上海当代展览史的文献收集和对30多位艺术家进行的采访记录。她还透露,之后她还会再出三本书:一个是关于这些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一个是对上海当代艺术展览史的梳理;最后一个则是对这些艺术家艺术之外艺术的整理,如他们的诗歌、小说或者剧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