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决定在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的相关安排,既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又力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谓一举两得的漂亮动作。
自从国家定下“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目标之后,虽然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两地负责人均在不同场合表示,上海崛起不会动摇香港地位,但一向对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相当敏感的香港人,对今后香港的地位还是不免担心。这次人民币国债在港发行,应该让他们的心情舒缓了不少。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的确较难容纳两个世界级金融中心。如作为全球首席经济与金融强国的美国,也只有纽约一个世界顶级金融中心。芝加哥尽管是首屈一指的全球期货交易中心,但整体金融影响无法比肩纽约。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香港作为亚太金融中心以及为内地企业提供国际融资的重要平台,在中国金融格局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以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来衡量,香港已是全球第二层次的金融中心;香港同时还扮演着内地金融业学习国际金融经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桥头堡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与香港金融业之间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差别。近二十年来,中央政府再度发掘上海金融潜能,上海的金融基因被再次激活,已初步奠定了内地金融业的龙头地位,但在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几个关键性指标,例如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发育、技术流和信息流的优化配置以及有效的政府监管等方面,上海与香港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因此,现阶段来看,上海只是具备国际金融中心潜质的国内金融中心。
不过,在金融资源存量有限,部分增量资源可能流向上海的情况下,香港要保住现有金融地位必须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以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而从动态与长远角度观察,沪港在金融竞合中,应尽力避免同质竞争,尽快实现功能互补。
其实,沪港金融本身就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上海拥有丰富的国企上市资源,但国际市场运作经验欠缺,而香港的国际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双方合作空间相当大。因此,短期内,香港应致力于强化离岸金融中心地位,更多地挂牌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计价和结算的金融产品,提升为内地企业海外融资和国际投资的中介服务地位。另一方面,香港也可以为丰富上海的市场经验,完善金融法治,提升金融气质做很多事。特别是上海急需掌握的风险定价、信用评估、衍生品管理等金融管理知识与经验,是香港可以帮助上海金融发展的着力点。香港还可以协助上海构建高度网络化的金融、法律、会计、律师、广告、营销服务体系,培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与高端管理能力。此外,双方完全可以在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方面开展互惠性合作。香港应加强与内地大宗物资的需求配套,以吸引内地大企业的大宗买卖单。香港在股指期货方面的成熟管理经验,也是上海亟需学习和掌握的。假如上海和香港能够形成以现货与衍生品为各自核心业务的分工协作格局,则两地的合成影响力将可比肩纽约和伦敦。届时,上海将发展成为主要为国内实体经济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则在强化港深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巩固华南金融地盘,做强衍生品市场,最终发展成为向南抑制新加坡,向北呼应上海,服务亚太经济的离岸金融中心。
应该说,沪港在CEPA框架下的金融合作为两地实现有效金融分工奠定了一定基础。只是应当看到,在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沪港金融业能否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并实现有效分工,是考验决策者与两地市场主体金融竞合智慧的挑战性课题。而从操作层面来看,笔者以为,中央政府或有必要设立相关协调机构,集中各界智慧,在切实评估沪港两地金融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两地金融合作与有效分工的一揽子可行性方案,加强统筹协调,进而避免两地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合成谬误”,最终实现沪港共赢共荣。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