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入市的新股民,可能已经不知道当年的红庙子市场了,大家坐在家里就能看行情、买卖股票,证券公司还会定期发来研究报告和短信指导交易,前年行情好,路上10个人里有6、7个在谈论股票、基金,这在十几年前哪敢想啊。”
老侯从1992年起股海泛舟十余载,这普普通通的一句感叹似乎明明白白概括了我国居民理财方式因资本市场发展而实现的改变。
“刚开始,只有股票、国债等几个交易品种,参与股市的人少,懂得技术分析、价值投资的人更少,大家都靠直觉投资,或者‘听消息’,知道市盈率是什么的通常都是高手了。”老侯回忆。
到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拥有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权证、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债回购、商品期货等在内的投资产品体系,“家庭理财”的概念开始普及,股民、基民也成了普普通通的称谓,1992年我国股票账户数仅有835万户,截至今年7月底,这一数字已爆炸式增长至近1.33亿户,基金投资账户也超过1.78亿户,今年1到8月两市交投屡创新高,月均交易量超过4350亿股。
尽管老侯并不从事与证券相关的行业,但十几年市场纵横带来的交易经验,已经将他“武装”成了半个策略分析师,对经济趋势、上市公司基本面、市场资金面,以及投资心理的分析头头是道。同老侯一样,随着资本市场建设日益完善,一批股民从实践的学校结业,完成了投资者教育的必修课。
散户投资者扩容的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也日益庞大,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较好地平抑了市场波动,推动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也借由资本市场渠道,使居民财富实现有效地保值增值。
截至去年末,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QFII、保险公司、企业年金、证券公司、一般机构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达到54.62%,自有统计以来,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首超五成。
除了建筑于真金白银之上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还传播了社会投资和市场经济观念,推动了股权文化、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观念的普及。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逐步加强,统计显示,1992年到2007年中期的15年间,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达到6030亿元。
从1992年到2009年,老侯由一个新股民成长为了名副其实的“老股民”,此间17年,资本市场也逐渐为寻常百姓所了解,带动财富效应初步显现,居民理财文化悄然兴起,包括老侯在内的老百姓不但见证了资本市场成长,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