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国力日臻强盛、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从只有少数人参与到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的内在要求催生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变革似乎就发生在弹指间。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王颖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建立,一个按照标准化模式运作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19年中,资本市场用自身发展的斐然成绩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今天,中国股市市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扩展,一个机制健全、透明高效、运行安全的市场体系正逐步成形。
19年后,作为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仍旧飞驰在变革与发展的快车道上。可以预期,在服务于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并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嬗变 从实验田到世界第三大市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我国资本市场仅用短短十数年的发展,完成了一些成熟市场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可以说,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同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被载入资本市场编年史的开篇。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一个按照标准化模式运作的证券市场形成,也向世界传递出了中国将坚定不移施行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同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中国期货交易的开端。
作为新事物,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蹒跚的起步阶段。公开资料显示,上交所开业当日,包括“老八股”在内仅有30种证券上市,当天收市时仅成交49笔,金额588万元;而深交所开业当日也只成交安达股票8000股。到1991年底,上交所仍只有8只上市股票,25家会员;深交所共有6只上市股票,15家会员。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正走在发展快车道,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短短19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成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底,A股市场共拥有上市公司1628家,比1991年底的14家增长115倍;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3.57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1.67万亿元,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位。
沪深交易所分别以1990年12月19日、1991年4月3日为基期100点发布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到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攀上6124点历史高峰;深证综指则在2008年1月15日创出1584点大顶。
贡献 助益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它更推动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引领一系列企业制度变革,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2004年初《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系统阐述了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正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亦为中国资本市场前期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画上句号。
此后,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到“提高证券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再到“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生转折性变化,规模、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落更迭,我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也日益增强。
权威数据显示,在市场快速扩容的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GDP的132.6%,此后尽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截至2009年7月底,16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2008年GDP比例仍达约95.4%。
证券化率的快速提升与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宝钢、大秦铁路等一批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实现上市密不可分。19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布局日趋丰富,产业结构由以传统工商业为主向制造业、电信、电子、能源、石化、金属、交通等基础和支柱产业为主的格局转变。
随着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渐发挥,资本市场加速了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的集中,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通过鼓励和引导符合产业政策、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3年至2007年期间,共有近60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为企业提供了与国际资本更有效、公平地对接的平台。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上与国外市场根本性的差异得以消除,国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更好地获得了国际资本的认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也借此悄然展开。
近年来,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上议事日程,资本市场也通过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资源再配置的渠道,助其做大做强。
历经十年的缜密筹备,今年来创业板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创业板IPO企业上市也进入读秒。可以预见,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将在创业板正式开通后获得资本市场平台的良好服务,而创业板的示范效应,也将继续在未来对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经济发展战略性转型做出扎实的贡献。
成长 公正 透明 高效
尽管时间相隔并不遥远,但19年后再来回忆资本市场诞生之初的种种,还是会让每一个市场发展的见证者产生恍如隔世的感慨。
经历了发展初期缺乏规范和监管、在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中自我演进,1992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从此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有了“看门人”,统一监管体系逐步确立,我国资本市场也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的市场。
1999年《证券法》作为中国第一部调整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法律开始实施,此后资本市场相关法规体系和会计规则日益完善,规范化的发展在后来使交易所交易和登记结算体系效率得到提高,二级市场交投也随之日趋活跃。
19年中,为卸除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背负的历史包袱,解决遗留问题、制度缺陷和结构性矛盾,中国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体制改革、推动基金业市场化改革和机构投资者发展等等。
到今天,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有效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得以健全,辖区监管责任制和综合监管体系、市场主体信息披露与监管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市场主体运作的制度、机制也日益完善。
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个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从规划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包括了主板上市公司1300余家,中小板企业276家;代办系统开始运行以来,共有60家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挂牌报价转让,其中部分已成功登陆中小板。目前,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创业板也即将开通,目前已有百余家企业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首个创业板发审会也将于9月17日召开。
除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也稳步发展,市场功能不断发挥。
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后续配套管理办法的实施,使我国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到目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期货产品也在积极准备中。
中国资本市场已在成长中演变为一个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相符的资本市场,作为其发展战略目标,一个公正、透明、高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正在按规划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