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信息披露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机构动向
  • A6:资金观潮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市场纵横
  • A11:信息披露
  • A12:车产业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9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对炒“小”之风趋旺
    应有加倍警觉
    有效市场理论真不能解释中国市场吗——“国庆行情”辨伪
    解决产能过剩 金融应大有作为
    全球百万富豪一年减少200万
    防通胀正成为货币政策新目标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目标的调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炒“小”之风趋旺应有加倍警觉
    2009年09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熊锦秋
      ⊙熊锦秋

      

      有的中小公司比大公司确实更具有成长潜力,从长期看,投资中小盘股的回报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基准指数表现,这已被国外股市证明,在A股市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比如从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9月11日,上证指数从1664点涨到2989点涨了80%;而深圳中小板综合指数由1959点涨到4626点涨了136%。

      然而,目前A股愈演愈烈的暴炒小盘之风似乎已在走极端。上周沪深两市小盘股群起暴涨,深圳市场由于有中小板,中小公司占比更大,因而在“炒小”氛围中对整个市场资金形成虹吸效应。上周深沪两市成交金额分别为4082亿元和7196亿元,深市达沪市的57%,改变了今年以来深沪两市成交金额基本为1:2的格局。

      一些中小公司成长潜力大,理应享有较高市盈率水平,但中小公司未必就是高成长代名词。比较中小板与主板公司各年净利润总体指标,2008年中小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上年增长4.76%,好于沪市主板公司,更好于深市主板,显示中小板具有更好成长性,但如果再分析以往数据,此观点却值得推敲。比如,2007年度,中小板公司实现扣除非正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33.68%,而主板公司同比增长率为40.26%,且2003、2004、2006等年度数据显示情况也基本类似。

      其实,在A股市场,投资者包括炒家之所以青睐中小盘股,主要是看上了中小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中小盘公司将来的送股潜力大,而市场也往往把送股当作一个炒作题材,即炒填权行情。但事实上,公司送股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会有什么影响、对各股东的权益包括权益比例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大潜在影响就是股本规模的扩大,公司将来从二级市场再融资的规模可能更大,能融到更多资金。

      然而,优秀的上市公司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资金堆砌就可造就。中小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可以将摊子铺大,但公司有做大之形却未必有做大之实。企业做大并非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还需要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富有推广性和覆盖性的企业文化等要素,需要有整合使用新增资源的能力。

      实际上,当前市场盛行“炒小”之风,也是市场价值评估标准陷于混乱的具体表现。有的投资者以公司业绩或将来可预测的业绩作为投资依据,有的则以小盘公司唯美,还有的以壳资源唯美,市场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引导,难以形成公认而又正确的价值评估标准,市场赢利模式由此也“多元化”,甚至就以获取买卖高低差价为主。

      市场盛行“炒小”之风,笔者以为,对将起步的创业板是个警号。而市场也确有目前的“炒小”之风是在为爆炒创业板预热的说法。对此,我们不能不加倍警觉。

      创业板公司盘子更小更易操纵,要是“占股为王”的炒作模式复制到创业板,或将导致更为猛烈的过度投机。创业板不少为高科技企业,其中有的企业或将被中介机构或媒体忽悠神化,炒作题材也将更为耀眼夺目;且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历史较短,加之这些新经济、新服务、新模式企业的发展往往具有非线性特征,运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很难对这些企业做出准确的价值评判,这些将给大资金或庄家“自主定价”带来更为宽松有利的“混水摸鱼”环境。

      看来,监管部门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高度提防对创业板可能的爆炒,不使创业板成为价值发现黄金宝地的发展目标变味。无论如何,保护投资者总是创业板监管的重中之重。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人士,现居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