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前,被视为主权投资典范的淡马锡也无奈低头。根据淡马锡17日发布的年报摘要,这家新加坡第二大主权基金在上财年净利下降了创纪录的67%,至60亿新元(约42亿美元),主要受累于在美国银行等金融股的投资损失。
不过,自3月底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回暖,淡马锡的投资业绩也出现快速回升。截至7月底,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增至1720亿新元,收复了上财年的大部分损失。
从巅峰到谷底
报告显示,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财年中,淡马锡实现净利润60亿新元,仅为上年创纪录的180亿新元的三分之一,降幅也创下历史新高。在此期间,MSCI世界指数的跌幅也不过44%,该指数覆盖了20多个发达市场。
上财年,淡马锡以市值计算的年复合股东回报率为负30%,而其1974年成立至今的复合回报率则为16%,可见这轮危机对淡马锡业绩的冲击之大。
截至3月底,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由上年同期的1850亿新元降至1300亿新元,降幅为29.7%。对于公司业绩的滑坡,淡马锡CEO何晶周四在记者会上表示,是因为对形势没有充分预料。
何晶说,过去两年中淡马锡控股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增强资产流动性,并保持一定的净现金头寸,因为公司一直提防可能出现的下行风险。但是,他们未能预见到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全球金融危机的速度和严重程度。
在2009财年,淡马锡减持了160亿新元的资产,其中不少都是金融资产,比如美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印尼国际银行以及玉山金融控股等,此外还有一些能源公司的股份。
同期,淡马锡也进行了一些增持举动,总金额为90亿新元。比如在2008年9月以7亿新元购入香港利丰集团不到5%的权益,以及对韩国ENK公司和一家巴西的投资。
今年成功“抄底”
尽管2009财年经营惨淡,但过去的几个月对淡马锡来说却收获颇丰。得益于全球市场的回暖,淡马锡在短短四个月间就收复了上财年的大部分损失。
截至2009年7月底,淡马锡旗下投资组合总值为1720亿新元,较2009年3月底增加了420亿新元,增幅超过30%。而在整个2009财年,淡马锡投资组合的价值损失为550亿新元。
今年前几个月,淡马锡参与的几宗配股交易也为其带来了不菲收益,其中大多是新加坡公司。淡马锡在过去一年间出资30亿新元增持了旗下部分公司的股份,比如星展银行、渣打银行和凯德置地等。据悉,截至7月底,对星展集团和渣打银行配股的投资已增长逾一倍。
淡马锡今年以来并不缺少新闻,其中最惹眼的无疑是在新CEO人选上的“自摆乌龙”。今年7月,淡马锡意外宣布,之前被任命为新任CEO的顾之博(Charles Goodyear)将不会如期在10月份履新,现任CEO何晶将继续担任CEO和执行董事。
顾之博曾担任必和必拓CEO,并在今年2月被淡马锡指定为继任CEO,原本预计在10月1日接替何晶正式出任CEO。淡马锡董事会自2005年年初以来一直在公司内外部物色新的CEO人选,顾之博在2007年被圈定为候选之一。
淡马锡的解释是,在经过4个月的领导人过渡期后,淡马锡董事会和顾之博不得不承认,双方在某些战略问题上存在无法化解的分歧。
现年55岁的何晶2002年以董事的身份加入淡马锡,并在2004年1月升任CEO一职。在本周的发布会上,何晶表示,淡马锡仍在内部和外部物色她的继任者人选。
70%投资集中于亚洲
危机发展至今,淡马锡认为,经济“崩溃”的风险已经消除,但该公司也警告说,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软,2010年经济可能只会缓慢复苏。何晶则指出,虽然经济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复苏嫩芽,但中期内的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
淡马锡控股董事长丹那巴南表示,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采取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消除了经济崩溃风险,但增加了中期通货膨胀及资产错配的风险。
不过,淡马锡对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前景表示了乐观。何晶表示:“我们相信亚洲市场在继续增长的同时,风险将进一步降低。我们主张继续偏重在亚洲的投资,并增加对拉丁美洲等其他增长市场的投资。我们的投资组合几乎达到了在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与新兴市场间的平衡。”
淡马锡中国区首席代表兼董事总经理陈庆荣则表示:“中国的长期增长为世界经济亮点之一,淡马锡将继续与中国的大型企业及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公司合作。”
据何晶透露,淡马锡控股全部投资组合中有25%在中国,她表示,中国和印度均提供了长期投资机会。淡马锡正寻求对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资源领域进行投资。
截至今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亚洲资产占43%,排在第一位;其次为新加坡,占比31%;经合组织经济体占比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