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融资
  • 10:调查·公司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一周策略
  • A11:公司巡礼
  • A12:特别报道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机构动向
    国寿30亿打造研发中心 保险业提升IT环境蔚然成风
    “四大金刚”
    到“五子登科”
    银行入股险企扩容
    机构一线
    加工企业应合理利用期市规避风险
    国元证券百亿增发过会
    今年券业股票融资或超400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元证券百亿增发过会今年券业股票融资或超400亿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杨晶 ○编辑 朱绍勇
      尤霏霏 制图
      继长江证券配股融资方案成功过会后,国元证券公开增发方案于昨日获发审委有条件通过。实际上,为了备战对净资本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券商纷纷加大了股票融资力度。据测算,证券业今年股票融资有望超过400亿元。

      ⊙记者 杨晶 ○编辑 朱绍勇

      

      融资方案屡屡修改

      国元证券历经至少21个月的再融资进程终于又有了新的进展。国元证券今日公告称,公司向非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获得发审委有条件通过。国元证券内部人士表示,具体增发的形式、增发价格还将等收到证监会正式文件后,再另行公告。

      自2007年12月首次提出拟定向增发募资180亿元以来,国元证券在“破发”窘境中调低增发价,募资目标调整为不超过120亿元,然而该方案过会后却因市场因素终止,再融资方案转为公开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

      在行情变迁中不断调整再融资方式、降低融资目标的不止国元证券一家。去年4月提出定向增发融资方案的长江证券,也放弃增发转为配股,募资目标降至不超过40亿元。在今年8月底,该配股方案也获发审委的有条件通过。另一家东北证券今年6月表示,拟通过配股和借债两种方式,最多融资不超过49亿元。

      今年2月刚借壳上市的西南证券8月也公布了再融资计划,拟以不低于18.7元/股价格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0亿元。而截至昨日收盘,西南证券股价仅为16.06元,已低于拟增发价格。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非上市券商的增资扩股步伐不断加快。第一创业证券、兴业证券、安信证券、江海证券、五矿证券、东莞证券、广州证券、财达证券等都纷纷积极准备或已经施行增资扩股。

      

      融资冲动为备战创新业务

      事实上,在上市券商迅速扩容之后,今年以来证券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融资高潮。若加上今年已上市的光大证券、上市进入倒计时的招商证券,六家券商今年融资总额将达436亿元,其中约四分之一已实现,还有220亿元融资已通过发审委审核。

      券商何以对融资这般地趋之若鹜?多数券商在融资方案中均表示融资是为了“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充公司业务”。证券行业研究员认为,目前券商传统业务均较成熟,即便融资到位,分配到传统业务的比例并不大,备战创新业务是券商融资的最主要目的。

      券商并不像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的“红线”要求,券商的融资更侧重于发展。虽然创新业务到目前仍未步入快速发展期,但由于券商开展创新业务有相应资本金的要求,券商为摆脱“靠天吃饭”都争先申请创新业务试点资格。

      “第一步上市,第二步融资,只是由于去年(熊市)行情的缘故,这些券商的融资计划搁浅至今年。”融资需求也伴随行业的发展而增长,另一位研究员指出,自2008年起,证券行业便进入历史性的融资高峰期。

      但与其他一些行业不同,券商融资到位的资金要转为实际生产力也是个较长的过程。长江证券研究员指出,在创业板即将开启之际,目前作为创新业务之一的直投业务,给券商的业绩贡献开始展现曙光。但其他创新业务的发展仍在缓慢地进行。“券商融资对业绩的贡献、行业的发展还需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

      此前“海通证券210亿元融资长期趴着不动”的媒体报道引发市场争议,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员指出,“先做好准备,一旦取得创新业务的资格,新业务就可以发展起来。”这种想法在券商中非常普遍。而正是因为创新业务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券商到底有多大融资缺口,这其实也很难真实地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