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融资
  • 10:调查·公司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一周策略
  • A11:公司巡礼
  • A12:特别报道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2版:特别报道
    祁斌:我国ETF发展空间广阔 一批产品将推出
    张育军:
    指数化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方星海:指数化投资对资本市场很重要
    固定收益ETF:
    投资新工具
    亚洲对ETF需求
    日渐旺盛
    增强型指数化投资
    具有广阔前景
    量化投资法
    将成必然发展趋势
    联接基金:
    推动ETF发展的利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量化投资法将成必然发展趋势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姜国华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一直以来基本是通过公司基本面分析来选择股票,通过研究员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和微观基本面等来预测公司业绩,评估股票价值,然后进行投资决策。其优点是能较为准确发现股票的错误定价,但缺点也较多。

      首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而投资成本较高;其次,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投资对象相对有限,风险分散程度较低。这种方法适合规模较小的机构。当资金规模很大时,个股分析投资方法的劣势更为明显。大资金很难有效投出去,因为若投资对象较多,投资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深入分析这么多的公司;若投资对象较少,大资金产生较大价格冲击,投资机构很难在合适的价格上买卖股票。

      量化投资则应用大量数据和统计方法,从数据中挖掘规律,并据此进行投资。该方法无需对公司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寻找一些共同特征大量选股。因此,量化投资可以投资更多股票,同时降低系统风险和投资成本。此外,量化投资尽量避免主观判断,从而降低了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和投资机构资金规模的扩大,量化投资方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基金行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我国股市存在着机构扎堆投资、抱团取暖的问题,其结果是市场同涨同跌现象严重,股市波动率和系统风险增大。量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种问题。量化投资需要一定的机制创新来配合,监管机构应允许卖空机制和金融工具创新,以利于市场分散和对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