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理财产品发行中,最热销的莫过于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了。从9月1日证监会首批放行16家基金公司共39款“一对多”产品以来,已有60余只“一对多”产品获准发行,共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0只“一对多”产品完成募资,共计募集资金28亿元左右。
“一对多”产品热销,本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情。一方面,对于“一对多”产品的出台,部分基金公司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一对多”产品推出之初,出现“一对多”产品“未卖先满”、“闪电发行”都是很正常的。更重要的是,“一对多”产品较之于公募基金来说,其利益机制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使得“一对多”产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基金总是按固定费率来提取管理费。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投资基金的规模,投资水平自然则退居次席,投资基金的盈亏与基金公司关系并不大。但“一对多”产品改变了基金市场的这种生态。“一对多”产品的管理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管理费部分,这类管理费的提取,约为同类基金管理费率的60%;二是业绩报酬部分,其提取比例不超过“一对多”产品净收益的20%。对于“一对多”产品来说,其业绩提成部分是最具魅力的。这意味着“一对多”产品赚得越多,基金公司提取的业绩报酬就越多。这样的利益机制,相对来说,能较好地把基金公司的所得与基金公司的理财水平联系在一起,与“一对多”产品的效益联系在了一起,与投资者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利益机制,当然是投资者满意,管理者也满意。
而且,从各基金公司对“一对多”产品筹备的情况来看,“一对多”产品也确实引起了基金公司对投资能力的重视,许多基金公司都是安排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来负责“一对多”产品。如广发基金专户团队由其总经理助理和投资总监朱平领衔,易方达则为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坚掌管,交银施罗德专户负责人赵枫,博时基金专户部总监董良泓、南方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吕一凡,工银瑞信专户投资负责人戴勇毅和副总监何肖颉等均出身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均成为专户管理的领军人物。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种安排既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为了让“一对多”产品产生良好效益,进而提高公司管理费收入的需要。而作为投资者来说,面对这些曾经的知名基金经理,投资者当然乐意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他们来打理。
也正因如此,“一对多”产品的推出,大受投资者追捧,以至于面对投资者对“一对多”产品的热情,有关发行人不得不劝退一些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客户。
而在“一对多”产品热销的同时,公募偏股型基金的发行却在降温。有媒体报道,上海一个正在发行中的新基金10余天募资仅5亿多。一家正在发行新基金的市场部人士甚至表示,“这是我从业以来销售最差的时期。”虽然公募基金发行遇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一对多”产品面世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
可以说,“一对多”产品的热销是为公募基金发出了一次警讯。公募基金的利益机制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了。实际上,“一对多”产品诞生的本身就表明,该是改革公募基金利益机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