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财经中国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创业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专栏
    税收政策非得把握住
    每个细节不可
    限制金融高管高薪根本之策:釜底抽薪
    美国“平衡全球经济”的真实用意
    “全球负债钟”
    保增长,远重于防通胀
    靠什么填平楼市缺口性陷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增长,远重于防通胀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王福重

      中国经济今年“保八”的目标好像已经在望,但经济增长还没过渡到平稳可靠的状态,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还没有结束。出口继续以两位数速度下滑,就足可证明。可是,通胀即将到来,应未雨绸缪,需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重中之重的目标,诸如此类的声音,正在干扰宏观调控部门的决策,并可能影响我们已经取得的经济增长成果。

      把防通胀作为经济调控的最重要目标的理由之一,据说是为了避免重蹈去年的覆辙。确实,当去年经济紧缩的信号已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及时把防止经济下滑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可是,现在的情形,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反倒是,如果过早动作,调整政策,就属于矫枉过正,那才是真正的贻误战机和重蹈覆辙。

      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的调控目标,在于经济增长关乎就业。尽管我们的经济已处于恢复增长的进程之中,但衡量经济真正复原的指标,不是增长率的变化,而是就业状况的改善。实际情形是,时至今日,因金融危机而被迫返乡的2000万民工,还没能回到城里工作;600万大学毕业生,有至少100万尚未找到工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就业的压力,30年来从来没有如此严峻过。而解决就业压力的唯一治本之道,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还在于,只有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而只有居民收入的增长,才能拉动消费和民间投资,推动经济进一步良性的增长。

      上半年经济实现了接近8%的增速,可这个速度,还不甚稳固,随时都有回调可能。因为这个增长成绩,主要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以及银行信贷的贡献。可政府投资受到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投资支出低效率、可能对企业和民间投资造成挤出效应三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持续增加。银行天量规模信贷造成了充裕的流动性,注水般的放贷,助长不良贷款和银行风险,银行不得不作些调整。而一旦信贷投放明显收缩,尚处于输血之中的宏观经济就可能掉头向下。这就是当前人们对于银行信贷突然收缩表示忧虑,以及资本市场强烈调整的原因。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大体是,适度通胀水平,有利于缓解资源稀缺,有利于资源更有效配置,也有利于保持总需求的适度规模,因为人们的正常心理是买涨不买落,无论投资还是消费,均是如此,所以适度通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防止通胀的举措,类似于通货紧缩,对于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防止通胀,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防通胀的举措,可能要付出增长的代价。这恰是当前宏观经济不能承受之痛。

      当前,猪肉和蔬菜价格的上涨,仅仅是恢复性的,还没有达到今年以及去年的最高水平。考虑到中国CPI统计的缺陷,即食品特别是猪肉的权重过大,即便如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到今年底时,CPI将从负变正,真正意义上的通胀,也不会出现。即使猪肉的价格暂时上涨明显,也不必紧张,因为猪肉是完全竞争产品,一旦有利可图,产量就会增加,价格也就会平稳回落。2006年猪肉价格就曾急剧攀升,2007年旋即回落甚至达到更低水平。从国际市场看,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相当平稳。这些商品都以美元计价,美元有贬值的风险,但是,也有升值可能。其他货币的表现比美元更差,相对来说,美元的价值基础还更为牢固些。这是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基础之一。从国内市场看,得益于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天量信贷,本已严重过剩的众多行业,继续开工生产,使得市场供应更加充分,几乎没有涨价的理由。至于资产市场价格存在泡沫,这是应该注意观察和控制的,但是,资产泡沫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有传递的机制和渠道,如财富效应,这些机制现在都并不通畅。

      与通缩相比,通胀的治理,相对容易,我们对付通胀的经验和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所以,过分担心通胀的到来及其危害,可能遮蔽了更重要的经济增长这个真正的重中之重。

      因此,正如笔者在本栏一再强调的那样,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舍此,我们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如前所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会造成银行的风险积累,但是,凡事都有机会成本,在此非常时期,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有些代价是必须而且值得付出的,况且,现在中国银行系统已经相当稳健,对于风险的识别和化解,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相比较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和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在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不良预期空前的时候,财政没有进行有意义的减税,而一连串增税的动作,却令人紧张;而财政支出结构的缺陷依然故我,社会保障支出不但没有增加,反倒下降了。财政政策,似乎应该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调整和改进。

      所以,紧盯经济增长目标,而不被貌似的通胀压力所左右,是今天中国经济政策取向的核心所在。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