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金融圆桌
  • 9:地产投资
  • 10:开市大吉
  • 11:股民学校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7:专版
  • 18:专版
  • 19:专版
  • 20:专版
  • 21:专版
  • 22:专版
  • 23:专版
  • 24:专版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QFII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人物
  •  
      2009 9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基金一对多开闸的思考
    孩子也社交
    再论基金
    “龟兔赛跑”
    王新艳:短期看流动性
    长期看基本面
    汇丰晋信:
    资金面“双向扩容”维持平衡
    金融危机周年对基金投资的启示 (二)
    基金投资如减肥,恒心毅力不可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一对多开闸的思考
    2009年09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近期,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陆续发行,闪电结束募集的消息不绝于耳,可见市场对这一管理模式青睐有加。面对高端投资者理财需求的巨大市场,基金公司仅仅是刚迈出了第一步,迎面而来的包括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激烈的竞争。那么专户的开闸是否会对私募带来冲击?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一对多产品呢?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一对多PK私募

      初次接触基金一对多产品,其设计理念与阳光私募相似,投资的对象都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包括衍生品。组合的构建需要精选个股和进行行业配置,其中,一对多的设计理念移植了为持有人获取绝对收益的理念,给予基金经理资产配置较大的权限,同时拉近了两类品种的相似度。当市场上出现了与私募相类似的品种时,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但基金产品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日用品种,投资经理的作用往往大于产品本身,而基金公司从零开始的现状,理论上使其产品可能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因此,当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一对多对私募基金的冲击也许非常小。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客户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是首要因素。私募基金毕竟在市场上运作多年,投资经理的市场知名度较高,且有些还出自于公募基金行业,可供投资者参考的历史管理业绩较长,客户的认同度较高,同时借助信托的平台,投资私募基金的高端客户群体也相对稳定。反观公募基金,虽然专户的投资团队已经初具规模,但其市场影响力可能稍逊一筹,一方面是没有较长的管理业绩可供参考,另一方面追求绝对收益的思路毕竟不同于追求相对收益,如果投资经理以前从事的是公募基金,投资理念的不同也会使基金经理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投资业绩还要拭目以待。加之基金公司主要从事的是资产管理业务,其高端客户的来源以及关系维护还需要借助银行的渠道力量。因此,无论是基金业绩,还是客户的信任度都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其次,一对多产品的灵活度、投资特色与私募不同,目前来看,后者在实际运作中其灵活性会得到更大的体现,主要是私募的投资顾问在做决策时相对独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可以鲜明地展示出来。而一对多的产品设计虽给予其灵活的运作空间,但管理团队并非完全独立运作,投资管理模式与公募类似,共享研究平台,也需要投资策略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并满足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与风控要求。制度上的不同使私募灵活的特性更满足高端投资者个性化的需求。

      最后,两类投资经理的薪酬考核本质上不同,这也是公募基金行业中优秀基金经理离开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投资顾问费悉数全部归投资经理的团队所有,对基金经理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体现了私募的灵活性。一对多产品的设计中虽然也引入了业绩提成,但对超过业绩基准的薪酬分配还依赖于公司对投资团队的考核。整体来看,基金一对多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会受到公司考核制度的影响,而私募则相对独立灵活。

      高端客户在选择这两类品种时,不仅仅重视绝对回报,对投资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行一番考察,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因此,已经习惯了私募基金运作灵活的大客户,对基金一对多可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募基金强大的研究团队给一对多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随着投资者理财需求的逐步升温,基金公司也会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也会出现与私募争夺市场的局面。

      

      如何选择专户一对多

      面对基金公司推出的琳琅满目的一对多产品,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是,一对多业务让基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与客户经理的沟通,投资者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投资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对一对多产品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不同产品的投资对象以及风险收益特征,进而找到符合自身偏好的品种。

      投资经理是一对多产品的灵魂,因此,对基金经理过往投资管理能力的考核、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风格等都要有详尽的了解,而这些信息的掌握不仅依赖于合同签订前的了解,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与客户经理的积极沟通。此外,阅读基金经理的工作报告也是不可或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