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音乐榜、名人榜、甚至是荐股排行榜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而关注国内甚至全球富豪的各类榜单更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强烈的猎奇心而备受关注。
1999年,关注中国国内富豪的第一份榜单诞生于上海,而那时仅凭英国人胡润和几个朋友的“人力搜索”,“中国富豪50人”便匆匆亮相。据胡润回忆,他当初的兴趣仅来自于探寻谁在背后主导着风起云涌的中国经济,最初的这份想法令他10年间一直坚持用“百富榜”这种形式见证中国企业家们的成长和辛酸。
而在制造百富榜的同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自然地穿插至其中。一端是制榜人,而另一端则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和同样在国内的“赫赫有名”的富豪榜制作者《福布斯》中文杂志以及《新财富》杂志一样,胡润的盈利模式也主要依赖冠名权和广告。
从胡润的《百富》这本厚重的杂志中,你可以轻易地翻到豪宅、名表、名车、艺术品、酒店以及其他奢侈品的广告,据估算,每月的杂志广告收入在200万左右。而加上每年的冠名权,预计收入也在千万元以上。
而除了富豪版,福布斯和胡润都想到了将榜单延伸至其他领域,如今,慈善榜、艺术榜、品牌榜也都成为胡润百富榜之外的主打榜单;而福布斯在中国的这本杂志也将名人榜和慈善榜列为常规榜单,并重点体现了其财经杂志的方向,诸如领先企业榜、基金榜、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中国上市公司最佳和最差老板等均引起了广泛关注。
竞争在加剧,商业利润的攫取怎样才被最终证明是有远见的呢?“如果向想要上榜的企业或者不愿上榜的企业收费,或许不难完成,但是这并不长久,过不了两年就会支撑不下去。”在胡润看来,这种竭泽而渔的短视之举并不值得推荐。而在一系列品牌打造和个人形象推广之后,看中富豪市场的广告商会自然向胡润以及其他榜单制造者靠拢。这种略高一筹的推广或许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而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福布斯、胡润和新财富各有一套自己的数据系统,都是以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和公开报道为基础数据,但是他们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准确性和真实性更值得怀疑。但是在富豪神秘感逐渐褪去之前,富豪榜仍将继续延伸并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