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是中国股市的试验田,是风险和暴利共生的市场,也是智慧和眼光的考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面对一个新生事物。创业板无疑是资本市场一片新的“掘金热土”,增加了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舞台。因而投机者难免跻身其中,将其视为饕餮盛宴,成为不安分的搅局者。这是监管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创业板应是创新企业的融资平台,是风投(VC)和私募(PE)的退出渠道,而不是投机者的圈钱工具。但在当下中国资本市场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势下,创业板与生俱来潜藏着双重道德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家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是来自创投和私募企业的道德风险。监管层对创投和私募资金的锁定期如果定得过短,就会助长投资者急功近利的投机行为,创投和私募可以迅速从二级市场退出,对创业企业的培育虎头蛇尾,这就违背了创投和私募做项目投资的本意。
创业板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到现在已有40多个创业板市场。有比较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像香港的创业板从推出以来就一直一蹶不振,还有德国创业板最后被并入主板。在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有个必须要警惕的问题,在A股主板市场,过去一直强调在发行环节重视审批。但上市之后,监管并没有跟上。创业板圈钱的概率比主板更大更为容易,因为其上市条件比主板宽松很多,这个制度漏洞,无论如何得补上。
创业板市场最大问题是监管,监管不力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顽症。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股市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监管资源,同时也需要更大的监管力度,这对于监管机构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有能力支撑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规范制度,用制度扎起创业板防范篱笆。要制定创业板专门的交易规则,从交易制度的设计上挤压市场炒作的空间。
由于创业板流动性本身不如主板市场,保持这个市场鲜活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吐故纳新”,让好的中小企业能够充分进入这个市场,让劣质的企业不断退出市场,同时,向主板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关系创业板市场能否繁荣健康发展下去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放低进入创业板市场企业的业绩门槛条件,但是,绝不能放宽及时、准确披露信息的要求。
创业板公司应该是最能反映价值创造的地方。要通过培育更多专业化和责任感强的风险投资家和私募基金,积极参与到向这个市场输送优秀企业的行列中来,并通过他们对企业决策层的渗透和抑制作用,加强公司治理,充分展示这些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渠道。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者,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