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时,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今年出口虽会受到冲击,但仍能维持小量增长;即使在今年初出口开始呈大幅下降局面时,市场仍认为那只是去年基数较高的结果,外贸局面乐观形势仍然可期。因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依然比较“低级”,必需品份额占比大,即使西方需求受金融危机冲击下降,由于“土豆”效应,中国出口甚至有可能上升。但是,截至9月末,中国出口表现依然欠佳,哪怕四季度有良好表现,全年总体下降局面已成定局。某些专家所讲的中国出口“土豆效应”根本不见踪影。
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原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导致对后者需求上升进而拉动中低端产品销售量和价格同时上升的现象。笔者认为,“土豆效应”消失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贸易融资大幅下降所致。
贸易融资是指将融资与贸易紧密结合,为贸易行为的顺利开展提供所需资金的一系列融通服务的金融行为。在贸易融资中,贸易货物被用作对融资机构(银行和公司)的抵押品,这样信用不足的企业因此也可提高信贷价值,增加获得资金的信贷能力。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高比重,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基本是中小企业。他们融资能力较差,传统的主体信用融资方式通常行不通,在经营活动中大多依靠贸易融资方式来融资,由于贸易货物被用作对融资机构(银行和公司)的抵押品,信用不足的企业因此也可提高信贷价值,增加获得资金的信贷能力。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主要包括具有官方性质的进出口信贷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以及国际贸易企业本身的商业信用等。在贸易融资的多种形式中,融资租赁、信用证业务、保理业务、贸易信贷是比较常见和普遍采用的,各类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工具。融资租赁由于操作复杂和周期较长,通常应用于价值较大的单一交易融资项目;保理业务由于涉及风险在交易各方之间的转移和分担,通常应用于信用良好且现金流较为稳定和分散的项目;贸易信贷和信用证业务则一般对贸易活动没有特殊要求,因而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融资的金融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经营根本无法展开。在2007年我国的国际融资中,贸易融资额达1331亿美元,占我国当年短期外债的一半以上。
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在来自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来自私人保险公司的贸易融资量上升,来自出口信贷部门的贸易融资量下降;直接融资的贸易信贷兴起,间接融资形式中信用证使用下降。从国际融资发展的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已突破以前主要由专业机构(如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单一性。正是大量非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提供商的进入,才促进了前几年国际贸易融资的大发展,从而支持了国际贸易的高速扩张。保险公司等新进入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金融危机使这些机构深受冲击,从而不得不大幅度收缩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业务规模,进而导致了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萎缩。缺少国际贸易融资支持,如没有金融机构的付款担保,即使存在外方需求,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一般不敢接单,或者接单周期缩短、数量下降。
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一方面导致国际贸易融资的利差扩大、融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国际贸易融资更多地回归信用证等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形式,这意味着获得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升高。对我国的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说,出口附加值本来不高,融资成本上升,压缩了本就不大的盈利空间。按信用证操作规程,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获得贸易融资服务。
为应对国际贸易融资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我国也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出口退税率,提高企业出口盈利能力;加快人民币双边互换发展步伐,扩大人民币双边结算范围等等。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利差,从2007年至2008年间的70点上升到了平均200点,而出口退税的空间极限值也就在这个水平;人民币双边贸易结算范围和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其对应的出口规模仅占我国全部出口规模的20%左右,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间的结算体系,仍然依赖于现有国际货币。就这样,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导致的国际贸易融资下降,成了制约我国今年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抑制了我国出口的“土豆效应”。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