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专版
  • 6:财经中国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机构动向
  • A6:资金观潮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市场纵横
  • A11:信息披露
  • A12:车产业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0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公司·价值
    长江隧桥“启动”崇明开发 上市公司获益几何
    亚通股份:我们会乘势搭上崇明腾飞快车
    通车提升崇明开发价值 两大地产商或受益
    外高桥:南隧北桥将催热启东产业园
    长江隧桥开启
    长三角北部发展新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江隧桥“启动”崇明开发 上市公司获益几何
    2009年10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杨伟中 ○编辑 全泽源
      崇明旅游规划图 郭晨凯 制图
      东滩景色
      连接上海市区与崇明岛的长江隧桥将于10月31日通车,崇明岛将告别“孤岛”状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这片“处女地”将迎来大开发时代。上实发展大股东上实集团的崇明东滩项目建设进展如何?中华企业坐拥崇明数千亩土地能否开发?外高桥投资兴建的启东产业园受益通车几何?崇明岛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亚通股份如何应对此“变局”?最终,哪些上市公司将受益于隧桥通车带来的商机?

      ⊙记者 杨伟中 ○编辑 全泽源

      

      上海到崇明的交通大动脉即将启动之际,人们自然会想到,在崇明地区拥有最大地块资源的上实集团会有什么动作?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上实发展是否会从中受益?为此,记者做了深入采访。

      

      上实85平方公里农地难开发

      据了解,上实在崇明岛东部濒海区域拥有逾85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这是十余年前,作为上海市窗口企业的上实集团,在积极支持地方政府重振经济过程中作为一种补偿而低价获得了东滩这片围垦农田。但是,直到2007年上实发展开始实施定向增发之际,公司才获得了约42亿元房地产资产。当时有投资人关注于尚在上实集团手上的东滩资产何时可以注入,上实发展时任董事长坦言,东滩的土地性质未转换之前,还无法考虑这一注入问题。言下之意,只有土地性质转为商业用地后,才可以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实施商业化的滚动开发。可见,制约上实开发东滩的根本原因是,这土地的性质属于农用地(即俗称的“黄证”)。

      当然,与其看着画饼充饥,不如顺势而为地谋局布篇。事实上,自当年拿到东滩滩涂后,上实方面一直不懈地为如何实施东滩开发而费尽心机。

      地处崇明东部的东滩区域,主要为长江泥沙长年淤积而成的滩涂地块,富含各种贝类物质,以及临水有鱼虾,在冬春季节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无数种候鸟逗留栖息,构成了一番独特的生态景观。正因此,此地约有逾235平方公里被上海市划为鸟类自然保护区,而上实近85平方公里地块恰好毗邻这块保护区。上实集团决定围绕“生态化”做大文章。

      

      生态城开发受阻“红线”

      2001年上实集团先委托同济大学研究提出了东滩“生态港”的构思,当年设立了“上海崇明东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于东滩地块的开发经营。在敲定了立足于生态化开发的思路后,上实便将整个东滩近85平方公里地块划分为南部生态城、东部湿地公园和北部农业园区三大片区,加以深化规划。

      上实最初青睐于南部的生态城开发。上实东滩公司于2004年延请了美国麦肯锡担当总体战略顾问,并拿出约12.5平方公里地块进行项目开发的全球招标,英国奥雅纳(ARUP)中标后拿出了《东滩南部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2007年1月,《东滩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上海市规划局正式批复;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访沪,上实集团与同济大学、汇丰银行等五方共同签署《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项目设计、实施和融资谅解备忘录》,并对外称东滩生态城项目将于当年下半年开工。

      但是,由于生态城开发一直难以逾越建设用地指标这道“红线”,设想中的开发项目只能被搁置下来。

      

      “转战”湿地公园项目

      就在生态城开发举步维艰的同时,上实从另一角度所谱写的生态化开发新乐章却绽露出一派曙光,——这些年来它同步启动开发的约24平方公里东部湿地公园项目,因属于“生态修复”性质的开发而不触及上述“红线”,正在有条不紊地演绎之中。

      崇明东滩滩涂辽阔,于1999年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徙保护网络;2002年2月2日(国际湿地日)又被正式列入“拉姆萨国际湿地保护公约” 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东亚最大的候鸟保护区之一。

      然而,当初整个东滩地区由于缺乏保护力量,甚至当地有关职能部门擅自收取土地承包费,令东滩不少区域受到人为破坏。原有自然湿地已变为鱼蟹塘、人工沟渠及部分搁荒地,湿地功能正逐渐缩减退化。对此,上实在兴建湿地公园之初就确立了高标准开发的战略定位,即作为地处上海目前硕果仅存的优质自然资源区域,东滩湿地公园的建设要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寻求合理地开发与科学化经营管理。上实的这一理念,体现在开发节奏上就是谨慎地分期开发,如其一期工程仅划出0.1平方公里试开发,二期时才扩展为1.2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

      

      逐步获得地方政府支持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上实对于东滩湿地公园一期、二期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绿化工程建设。一、二期工程自2003年7月开工建设至2007年7月竣工验收,施工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竣工后的湿地公园内草木丰茂,形成了从耐盐植物到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试验等多个功能不同的区域。

      如今,初现规模的东滩湿地公园呈现出一派旖旎景象。这一大体呈长方形的湿地公园内,各类功能区已次第展露,即从北向南分别为划分出耐盐植物区、珍稀濒危物种引入区、观海休闲区、水涉禽招引区和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试验区等。

      据上海东滩国际湿地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忠虹介绍,有监测发现,去年过境来此栖息的候鸟有的还成为“乐不思蜀”的留鸟。

      湿地公园由此也成为崇明岛生态型发展的一张“名片”。继续深度开发自然就逐步得到了崇明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因此,上实筹建湿地公园三期工程也就有了更宏大的构思。上实集团董事长滕一龙上周到东滩湿地公园现场察看时强调:上实集团将全力支持湿地公园的项目建设,要高起点、高要求地推进三期工程,并确保明年世博会期间开园。

      

      如何按经济规律开发?

      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从园区大类上来说,湿地公园归属于主题公园。生态化主题公园的开发与其他短期即可获利的主题公园相比,其投资额不低而建设周期偏长,投资回报不快。因此,发达国家建设和管理湿地公园往往是由非企业机构担当主体,其先期投资均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而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资金均来自上实东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虽然上实集团具有政府背景因素,可以更多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其终究是个企业,要按经济规律生存下去,即企业的任何投资行为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这种完全由一家企业实施的投资行为能否长久,有待打个问号。从面积来看,东滩国际湿地公园迄今为止的开发只是开了一个头,今后还有漫长的开发之路要走下去。未来的东滩该如何寻求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