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新闻
  • 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4:艺术财经·热点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0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希克:市场危机是收藏家的机会
    危机如何成为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危机如何成为机会
    2009年10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危机,尤其是金融动荡、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危机,总是伴随着普遍而强烈的恐惧心理,因此危机之下往往是人人自“危”,只有极个别眼光独到、天赋异秉的怪人才会从中看到“机”。著名的瑞士藏家乌利·希克,就是这样的怪人。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迅速低迷、价格大幅下挫之际,他不仅没有像大多数买家那样束手旁观,反而扩大购藏预算,趁着价格大幅下跌之际买入更多的中国当代艺术。诚如他所坦言的,这是中国当代艺术价格大涨后难得的低成本购藏的好时机,如此“危机”自然是天赐良“机”。

      像希克这样,在市场面临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时继续买进的老藏家,是真正热爱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他们并不在乎那些艺术品的市价的涨涨跌跌,但阴差阳错,他们的钱却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大抄底。记得今年春拍开槌之际,人心浮动,观望气氛正浓,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重其事地向记者透露,一些在市场火爆之际金盆洗手的老藏家回来了。真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大跌也吸引了一批新买家。他们与老藏家虽属同一阵线,但关注点却不尽相同:首先,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将其当作理财工具,往往直奔那些高价“蓝筹股”;其次,他们最核心的考虑是买进的时间点与价位,因此只有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反转信号后才会大举杀入;再次,他们没有历史的包袱,不会念念不忘早已成为历史的旧行情,只会关心其未来走势,因此往往下手就是大手笔,“心狠手辣”。另外,正如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业务负责人林家如所指出的,这些新买家不仅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兴趣,而且对中国传统艺术、名贵腕表与高档红酒也趋之若鹜。

      不言而喻,老藏家与新买家的琴瑟闭合,才使身陷危机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了今年春拍的明显转机:前两年因价格狂飙而离场的老藏家的回归,是其核心价值的根本支撑;而新买家的大手笔杀入,则使指标性的名家名作的行情快速回升。不过,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基本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坚挺。同时,这一轮经济危机中有许多在中国政府积极财政政策与放宽银行贷款中获利的热钱,成为中国艺术市场再度飙升的新动力。林家如透露的信息就是一个明证:今年他们的内地买家比例从以往的约17%上升到逾40%。英国的萨奇画廊因此选择香港苏富比秋拍作为其中国当代艺术旧藏的拍卖场,而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又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当代艺术藏家群体的代际转换,逐渐完成从以国际藏家为主转到以本土藏家为主的蜕变。